《中庸》有云:
“如果你是真诚的,事情始于结束。如果你不诚实,那就什么都没有。”
酒是个暖心的东西。
能勾走灵魂
所以酒经常和人合影。
茅台守贞
一百年就像一天。
每瓶茅台酒都是满的。
工匠的诚实和忠诚
在身怀绝技的高人,隐藏于各个生产环节,构筑了企业竞争力的灵魂。茅台
敬畏自然 秉承古法
现在是一年的春末,端午节将至。
制曲车间的踩踏工人开始忙碌起来。
磨料、踩曲工要在装满酒糟的曲箱上来回踩50次以上,才能形成中间凸起、外观光滑的龟背曲胚。每个曲胚的厚度,要在11-13公分,发酵时温度要在60度以上。
端午节期间,赤水河中丰富的微生物生长并漂浮在空气中。重阳前后,赤水河清冽透亮,一年酿酒便始于这个时候,四高两长,九蒸七取,而后入库,反复勾兑,而后调味,数年方得一瓶佳酿。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赤水河畔茅台人世代相传的神圣日子,充满敬畏。
这一天是茅台酒酿造的“下沙”日。
对于茅台人来说,每年的九月九日无疑是一个庄严的festival-茅台人风雨无阻都要举行虔诚盛大的祭水、祭先师仪式,已成为极具茅台特色文化的人文景观。.
人们身着盛装,击鼓奏乐,庄严虔诚地祭水祭天,感谢古代酿酒师。这种带有传统色彩的仪式,既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祈求和对先师古法的坚守传承,更是对大自然馈赠的一种感恩。
今天的茅台早已成为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但在核心制作工艺上,依然坚守着最古老的传统工艺,不敢马虎。
一瓶茅台酒,从发酵到出厂,至少要经过5道工序,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2000多天和nights-在这些严苛的程序里生活的茅台人,守真是种习惯和本能,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
整个工艺流程,就像神奇的魔术师,令观者着迷。
熟悉情况的人告诉我们,培养一个首发或者酿酒人,最长需要一年,最长需要两年,看个人理解的不同。
传统工艺的代代传承,需要从口到心的耐心和严格,也需要谦虚和严谨。
茅台工匠,一代又一代,挥洒汗水,留住青春。
在茅台,一个千年不变的鲜活灵魂,便是酿酒匠人世代传承的对这一缕酱香的品质坚守。
很长一段时间,茅台始终坚守“崇本守道、坚守工艺、驻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坚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今天茅台员工常把“四个服从”挂在嘴边。
即当产量和质量有矛盾时,产量服从质量;当成本和质量有矛盾时,成本服从质量;当效益和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服从质量;当速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服从质量。
匠心坚守 品质唯上
在世界范围内,茅台无疑是一种稀缺的精品酒。
产于国家认定的7.5平方公里名酒地理标志保护区独特的气候以及微生物环境,有限的自然承载力,加上复杂而漫长的生产周期,决定了茅台酒相对于全球巨大的需求非常有限的产量。.
茅台员工还有一个经典故事。
10多年前,茅台刚刚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挺过了市场冲击,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销售景象。
不足万吨的茅台酒产量严重供不应求。这时有商人给厂领导提建议:不必那么死板,要“与时俱进”扩大产量,缩短基酒储存期,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的回答是:茅台在酿酒质量上就要坚守“刻板”。.
这件事引起了员工的广泛讨论,最终“刚性”派的绝对多数占了上风。
长期供不应求,不断有声音希望茅台增产。但茅台从未不为所动,坚守古法,不敢懈怠。
也许在一些不了解茅台酒的人眼里,茅台的秉持过于迂腐,甚至显得可笑;而在茅台人的眼里,丢了诚信和品质,才是愧对祖先的笑话。
坚守“墨守成规”的工艺,坚守每一个环节的品质,早已成为茅台人血液中不可改变的性格基因。事实证明,坚持“守得住志,守得住气”,终将赢得市场的尊重。
茅台酒是在全国白酒行业中首批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的品牌,同时也是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经过有机食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的产品。
茅台酒不加任何添加剂。
来物质的纯天然发酵食品,这在所有酒类产品(包括洋酒)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茅台人对于茅台酒质量的苛求,则表现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
例如:对粮耗与产酒的比例,始终不渝地坚守“5公斤粮食生产1公斤酒”的铁律。茅台酒厂在厂与车间班组签订的经济责任制中,不设超产奖,只设质量奖。
中国白酒协会的专家感叹:恪守“质量第一”,国酒茅台堪称中国白酒行业的典范。
在茅台,听到一位老酒师这样说:茅台代表的是卓越品质,茅台的灵魂就是求真、守真,茅台容不得半点对“真”的怀疑。
守真如茅台,不由让人联想到《史记》中的季布一诺。守一诺容易,数十年守诺如一方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