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杏黄、麦黄的季节。被唐玄宗赶出北京并归还黄金的李白,心情郁闷地在江淮一带徘徊。突然,一缕飘来的酒香让他精神抖擞,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的几间茅草房里,“渝州酒家”在风中耸动高高。
“想不到禹州也有醇厚的老酒!”一碗酒下肚,李白两眼朦胧,忘记了仕途的烦恼。从此,他留在禹州,并邀请袁丹秋和其他名人“永远不把他的金杯空对着月亮!”偶尔。醉了一天,开始在拐河石门山挥毫泼墨,留下一首千古绝句《将进酒》带着芬芳的花束。
禹州酒文化的泛滥,离不开一壶老酒。无论是楚长城之战,还是廷尉张释之的案头,都离不开一坛杂粮酿造的老酒。在古玉洲的这座方城,葡萄酒早已融入了居民的生活。
方城的酒文化、历史、故事不仅记载在地方志中,还在民间流传着不同版本。明代嘉靖年间有酒税的记载。清朝时期,防城的酿酒业非常繁荣,古老的祖传酿酒秘方酿造的酒赢得了各方赞誉。民国初年,中国有42家啤酒厂。受此影响,“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成为方城人根深蒂固的待客之道。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方城的酿酒业进入了新中国的1969年,这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地方国有方城酒厂宣告成立,标志着私人作坊式酿酒业的终结和国有酿酒业的崛起。
方城酒厂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从南方聘请酿酒师,采用现代酿酒技术,结合方城传统饮酒文化的特点,先后推出系列白酒、散酒、瓶装酒。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韩晶大曲、禹州大曲、韩晶大曲、四粮液、玉泉春、顾靖特酿、程响、巩峥老酒、博望坡、中华磁酒等一系列品牌产品。
上世纪80年代初,方城酒厂跟风五粮液,名为“四粮液”的品牌白酒,字正腔圆,很有意思。配料表显示大米、高粱、小麦和白糖。配料名为“三粮液”才是正宗。现阶段的防城酒,无论什么品牌,都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因为酿酒的成分离不开低价的地瓜干。
改革开放前,方城酒厂生产的白酒受计划经济影响,大部分销往当地或附近县。酒厂的工人都端着“铁饭碗”,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在当时,在方城酒厂工作是一件很荣幸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席卷了禹州大地。方城酒厂紧跟形势发展,在酒质和品牌包装提升后,开始放眼大江南北。通过努力,远销全国几十个省、市、自治区,深受消费者好评。尤其是在东北,销量占据一席之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业务员去上海卖防城酒。人们从未听说过这个品牌,但他们熟悉南阳牛。话题总是在南阳牛上。最后他问牛鞭好不好。业务员很有悟性,马上回家在县城找了一家宰牛场。他装了一大麻袋牛鞭垃圾处理,然后马不停蹄地运到上海,方城酒在上海卖。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方城酒厂不断改革创新。当时流行“公司”二字,于是贴着“地方国营”标签的方城酒厂更名为方城酿酒公司。后来经历了多次人事变动和技术改革。
在此期间,方城县酒厂生产的系列酒虽然有苦味,有点
20世纪90年代末,方城县酿酒公司的智囊团为了打开方城酒的市场,赢得市场的青睐,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他们不是从科研出发,而是效仿中国磁化水、磁性保健鞋等“磁化保健”的高科技,于是在酒瓶上贴上微型磁铁,推出了“中国磁化酒”的品牌。
他们打算以高科技的“中华磁酒”赢得市场,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所以“中华磁酒”系列酒定位高,定价高,非一般人所能及。
“磁化保健”在中国的流行,让一批有正义感、有良知的科学家站出来揭秘,“磁化保健”就像气功治病,是欺骗人类的伪科学。被贴上伪科学标签后,“中国磁酒”再也没有恢复到消失,在方城酒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
虽然“中华磁酒”是方城打翻老酒坛的罪魁祸首,但方城酒厂并没有陷入绝境,反而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本世纪初,泉桥镇的一位防城酒爱好者,在南方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怀揣着对防城酒的梦想,想找块地建个电子厂,同时投入资金,盘活奄奄一息的防城县酿酒公司。双方“亲密”接触后,因招商条件苛刻而分手。
听到这个消息后,邻社旗帜鲜明地向老板抛出橄榄枝,免费划拨土地,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于是就有了“赊老酒”,现在是河南四大白酒之一。
。方城县酿酒公司错过这个发展良机后,尽管也经历了企业改制,更名为方城县皖北酒厂,但还是“破罐子破摔”,最终因种种原因以破产而告终。
如今,亲身所历方城酒厂由鼎盛走向衰败的酒厂老职工,谈起被打翻的这坛老酒而痛心疾首:“一群X家子,把酒厂X没了!”
方城酒的寿终正寝,给外地酒进入方城提供了良机,仰韶酒霸占多年,至今的彩陶坊仍然拥有一席之地,张(弓)宝(丰)林(河)时隐时现,口子窖也曾一枝独秀。截至目前,占领方城酒市场的白酒不下百种,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古井系列酒无疑是最具潜力的,方城人喜欢古井酒,除了方城酒厂曾经出过“古井特酿”这个怀旧的牌子外,在于酒的柔绵、醇香,喝后口不干、不上头。
世事难料,曾经滞销的“博望坡”、“真宫”等方城品牌的白酒,如今一瓶难求。酒桌上若出现一瓶这样的酒,绝对是有重要的客人或高兴的事。其实,方城人喝方城酒大多数是一种怀想,喝的是一抹乡愁。
方城虽然打翻了这坛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酒,但民间的酒烟火始终没有熄灭,拐河、独树、柳河均有私营酿酒作坊、企业,它们传承、推动着方城纯粮酒的繁荣发展。其中木瓜酒不仅成为本地人的待客之酒,而且作为方城特产享誉远方。
没落的是一坛老酒,永远不会没落的是方城的酒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