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飞
如果要评选2021年a股表现最好的酒企,舍酒业可能会有一席。
作为a股第一只“百元st”股,舍得酒业自2020年底福星入主后,便开始了“逆袭”生活。在“双品牌老酒”战略的指引下,实现了股价和业绩的双高。
2021年,舍得酒业的股价从年初的89.46元/股飙升至年底的最高点259元/股,一年时间涨了差不多1.9倍。
事实上,该公司的利润翻了一番。舍得酒业最新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69亿元,同比增长8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6亿元,同比增长114.35%。
但细心的投资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舍得酒业第四季度业绩增长有点乏力。
1、震荡前行,复星系“救市”
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舍得酒业”)历史悠久,是川酒“六朵金花”之一。
此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沱牌曲酒,产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沱牌镇,最早源于西汉。沱牌曲酒正式诞生于1951年,1989年进入全国名酒行列。之后在沱牌曲酒的基础上升华,成为高端品牌“舍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舍得沱牌”的双品牌战略已经深入人心。
舍得酒业作为最早上市的白酒企业之一,1996年登陆a股市场,当时营收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叠加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山西朔州假酒案的影响。公司着手组织改革,建立了销售公司、分公司、营业区、营销人员四级管理体系。当年新增销售客户132家,同时进一步发展沱牌粮液、沱牌泉等中低端产品。然后公司业绩回升。从1993年到2000年,公司收入从3.32亿元上升到9.41亿元,CAGR达到16.05%。
到2000年,沱牌的销量已经达到行业第一,但是由于缺乏高价产品,从2001年开始净利润开始下滑。2001年5月,白酒消费税加入从价税,对中低价位白酒的公司冲击很大。同年,沱牌舍得净利润从2000年的1.06亿元迅速下滑至3100万元。
也是在这个时期,公司开始探索高端品牌,“舍得”应运而生。2007-2009年期间,高端酱香型白酒的“醉”和“吞”系列相继推出,完善了价格带布局和品牌体系。但管理层和员工缺乏适当的激励措施,高端品牌操作不熟练,错过了白酒发展的黄金期。
2016年,天洋控股收购公司大股东沱牌集团7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舍得酒业。随后,公司采取了“优化生产,颠覆营销”的策略,对产品和营销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天洋系的入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司的营收,但困扰公司多年的库存压力并未得到改善。
为加快去库存,2017-2018年公司销售人员快速扩张,但公司没有充分发挥人员增长的动能,预收账款没有明显改善,多个季度同比下滑。2019年大量裁减销售人员,一增一减之间浪费了大量资源。
2021年,复星集团通过旗下豫园股份收购公司大股东沱牌集团70%股权,随后复星进入董事会。目前复星有6名董事和监事。
复星上任以来,沱牌集团一直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拥有经销商2177家,2021年前三季度单个经销商对应的营收为152万元,接近2020年的对应营收
据调查,目前公司的品味和智慧在“舍得”系列中的销售额分别占80%和15%,其余销售额占5%,如放弃水晶、放弃方式、放弃收藏等。2021年公司管理层重组后,上述产品价格逐步上涨,3月、6月、10月三次上调指导价。截至2021年12月24日,美味的核定价格已经达到355元,比年初的25元有所上涨,而实际核定价格已经达到380元。还有券商预测,2022年品味愿意突破400元价格带。
2022年1月1日起,舍得酒业进一步提价。其38/42/52%vol的口感(珍藏)出厂价上调30元/瓶,终端建议零售价调整为819元/瓶;52%vol智慧棚(典藏)出厂价上调50元/瓶,终端建议零售价调整为1199元/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涨价就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利润增加。2020年,舍得酒业毛利率达到75.87%,在行业内已经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上半年,舍得酒业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9.68%,同比上升约3个百分点。
显然,要想继续提高葡萄酒行业的业绩,涨价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阻碍销售,进而影响业绩。
所以,未来要想持续增加收入,只能“增加量”。在3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毛乌录》三款播放器占据了95%以上的销量。
,舍得酒业想“虎口夺食”并不容易。2、双牌+老酒,未来怎么走
从数据来看,舍得酒业的双品牌“舍得”和“沱牌”各自贡献了总营收的七成和两成左右。
但二者的定位略有不同,核心依靠品味舍得、智慧舍得布局400-600元价格带,沱牌80-90版布局200-300元价格带。另外为了消费者日常需求,还有性价比较高的沱牌T68、沱牌六粮等发力光瓶酒市场。
由此布局也可以看出,来自“舍得+沱牌”收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这整个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这所谓的品牌双保险似乎也有漏洞,虽然舍得酒业的业绩预告增长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出现滞涨信号。
由业绩快报计算可得,舍得酒业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2.76亿元,单季同比增速只有2.22%。而去年的前三个季度,舍得酒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19%、215.33%和59.65%,这每个季度一次“大跳台”似的滑坡,显示出舍得酒业后续增长的乏力状态。
2月12日,舍得酒业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四川射洪召开,会上介绍舍得2022年的工作核心有两个:一是推进老酒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二是快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和C端置顶战略,打好关键战役。
分开来看,老酒战略确实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卖点。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老酒白皮书》,受访的高净值人群九成以上喜欢老酒且有强烈购买意愿。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也认为:“老酒战略独一无二,老酒储量行业领先,看好舍得酒业未来发展。”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舍得基酒窖藏高达12万吨(绝大部分坛储6年以上),半成品酒(含基酒)的库存量超过13万千升,账面价值占公司总资产的33.09%。
但这个12万吨的数据,却引来外界的质疑声音。去年《财经》杂志旗下公众号《财经十一人》就曾对舍得酒业“12万吨陶罐老基酒”的营销宣传口径进行了质疑,文章称“(舍得)优质基酒量级不会到达12-13万吨,至多是其一半”。
该事件发酵四天后,舍得才发布公告称老酒储量真实,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解释。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份解释并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明没有造假,以至于整个去年第三季度舍得一直笼罩在“造假”的阴影中,口碑大跌。
目前外界仍无法得知舍得酒业基酒的实际储量,从“茅台之上,唯有老酒”的论调来看,老酒在酱香型白酒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舍得能否在与茅台的竞争中占到便宜,消费者心中自有定论。
而国际化战略则是复星集团这一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投资公司带来的新目标。
资料显示,复星业务包括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被收购后的舍得酒业并入“快乐”板块。此后,复星专门成立酒业委员会推动旗下白酒企业,结合外部行业专家网络为舍得提供产业发展战略、组织能力、团队建设、投资赋能、生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持。
背靠复星系的生态资源和海外渠道,舍得获得了现成的出海通路。早前,舍得酒业就亮相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舍得酒业又亮相“中法品牌中国品牌设计展”、海南消博会,还推出舍得泰安古酿,并将舍得泰安古酿摆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超过100家卡慕精选免税店货架售卖。
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白酒企业出海并不容易。过去几年中,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都有针对性的进行国际化投入,包括发展国际经销商,赞助大型赛事、重大活动等海外营销活动和文化推广活动,向海外输出文化和品牌。
可惜整体收效甚微,上述三家企业2019年的海外营收只占总营收的3.5%、0.9%和0.11%,2020年则进一步下降到了2.6%、0.3%和0.09%。
从行业角度看,2020年国内规模以上白酒产量为740.73万千升,出口量仅有1.4万千升,占国内产量的0.19%。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中国白酒消费量接近世界烈酒的三分之一,但在世界市场份额占比却不到8%,也显示出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缓慢、程度不深、效果不佳。
白酒国际化之所以推进较慢,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一方面白酒虽然实现了海外销售,但整体还缺乏国际化的标准体系。由于白酒分为浓、清、酱等多种香型,区分起来较为复杂,这让国外消费者难以分辨。另一方面,白酒定价体系较为混乱,产区、年份等概念虽多,但没有统一的标准,阻碍了消费者决策。
所以,被舍得酒业视为核心战略的两条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难点。
3、总结
过去数年,白酒都是A股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白酒行业指数从2016年7月的1.4万点,最高到了2021年2月的10万点,整整翻了6倍多。而从2016年到2020年,白酒企业净利润增长了2倍,估值却从25倍涨到最高75倍。
酒企市值的提升,本质上是过去几年经济波动,新投资机会匮乏的体现。
但随着去产能和高端化的趋势袭来,行业分化逐步加速,近几年头部企业的增速反而比中小品牌更快,“大鱼吃小鱼”的戏码也不断上演。舍得酒业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
凌通盛泰投资董事长董宝珍日前就撰文指出,鉴于年轻的消费群体开始放弃白酒、白酒的价格泡沫虚高不下、茅台的价格上涨停滞等原因,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下降周期,2022年社这一轮周期开始的拐点。
所以,虽然去年舍得酒业的成绩单亮眼,但是于内与外,都不敢有丝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