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洋酒

20元左右的黄河牌三春液酒,大名钻石酒42度价格河北漳牌酒业

酒易淘 洋酒 2022-07-18 18:35:24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山西省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元代壁画墓   

  

  选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市文物旅游局、长治市博物馆屯留文化博物馆2009年12号《考古》。   

  

  2004年7月,在山西省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发现了三座元代壁画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长治市文物旅游局、长治市博物馆、屯留文化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号为TKM1-3(以下简称M1-3),其中M1和M2保存完好,壁画清晰,内容丰富;M3的壁画已经严重脱落。这三座墓葬的发掘情况简述如下。   

  

  康庄村位于屯留县南部的里高乡,在长治市和长子县的郊区交界处。墓地位于高头寺村以东、石泽村以北的平地,现已转为耕地。三座墓相距不远,自东向西排列。所有的墓葬都是先挖开,里面建砖房,墓室用土填满。墓葬顶部有3米多的封土(图1)。   

  

  一号墓   

  

  (一)坟墓的形状   

  

  该墓为砖室墓,仿木结构,北朝南,方向176度。坡道形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中间,长4米,宽1米,内填五花土。拱券墓门位于墓室南壁中部,与墓道相连,宽0.66,深0.49,高1.1米。墓室呈方形,边长2.5米,用方砖铺成;墙壁向上平放,然后折叠成一个圆顶。墓室自下而上的高度为3.2米。墓室东西两侧及后部四周建有棺床,与墓壁相连,高0.5米,表面也铺有方砖。棺椁上方的墓壁四面以柱旋斗棋结构建造。在墓墙的每个角落各建一根柱子,高0.74米。柱顶两侧,有麻雀,柱上,有缺口额,缺口额上方,有“扭头使颈”斗棋。木代,元代不常见,用于棋斗上,飞椽、飞瓦随檐旋于棋斗上。东、西、北三面墙的结构是一样的。中间有木板门,宽0.46,高0.48米。门额上雕刻有四根方形门柱。门两侧有对称的碎子棋窗,宽0.48米,高0.36米。南墙对应木板门的位置是墓门。这些仿木建筑结构绘有彩色图片,门为黄色或陶制,门为黑色轮廓,用于门钉、店头、门环和长杆锁,柱子和棋窗为黑色。——四面墙上的斗根、栅栏额、瓷砖颜色不同,土陶和大蓝交替使用。横膈膜额头用白色或黑色绘有如意藻头,旋转的心绘有草花(图2;插画,1 ~ 4;图9,1)。   

  

  (2)墓室壁画和铭文   

  

  墓室四壁和顶部绘有壁画,题材丰富,还发现了许多墨迹文字和铭文。   

  

  1.南墙上墓门上部中间有“永安”两个大字,左侧竖写“孙南汉——继儿,在位第三年第四日大葬人”铭文。在墓室的左右两侧,对称地画着一个门神。左边的守门人,浓眉大眼,威严肃穆,留着络腮胡子,头戴黑色方头,身披红袍,脚穿黑靴,腰间束着腰带,手持弓箭,手中拿着骨花作为护卫。旁边画着如意基地灯药;在灯的旁边,有一个头上扎着发髻的女仆,穿着红色的衣服,绿色的上衣和米色的裙子,站在凳子上点燃了一盏灯。右边的看门人留着小胡子,黑色的方头,长着张开的角,身穿绿色长袍,腰间系着红色腰带,手持弓箭,   

  

  2.北墙门窗镌刻水墨书法字,板门上写“隐居”二字,左右窗分别镌刻“静游轩”和“清风轩”二字。门的两边和窗户旁边都画有壁画。门两边各画着一个男侍者,左边一个男人披着黑色软角巾,穿着红色圆领长袍,腰间围着红领巾,脚踩黑色高筒靴,双手捧着茶碗在门边等候。右边的人也有同样的形象,但不同的是他穿着绿色的长袍。两边窗边画一幅孝子的故事图。左边窗边的画是以土堆和山脉为背景画的,一个扎着红发髻,穿着红灰裙的女孩骑在虎背上。从人物场景分析,应该是“杨湘女打虎救父”的故事(图版九,2)。窗口右侧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场山洪,一个红发髻、红灰裙的女子骑在龙上,手中持剑作为刺杀,所表现的故事不详(图版九,3)。   

  

  3.东侧门窗上有墨字,板门上有“藏泉”二字,左右窗有“居轩”、“松轩”。门右边的门扇上,有一个女人开门的画面。一个女人扎着一个红色的发髻,里面是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外面是一条米白色的裙子。她手里拿着餐具正在开门(图片板块8,3)。   

  

  墙两边的柱子和门窗之间画着四幅壁画,都是孝子的故事。   

  

  左栏与窗之间的画,以山、树、怪石、栏杆为背景。左边是一个穿着红灰色裙子的老婆婆,右边是一个披着怜悯巾,穿着灰黄色长袍的老人。夫妻俩相对而坐,看着前面那个披着黑色素巾,穿着灰绿色长袍的男人在玩,在演戏。从人物和场景分析,应该是“老莱子”的故事(图版九,4)。   

  

  左边窗户和门之间的背景画着山。山上空地上画着四个人。左边是一个头发扎着红色发髻的女人,穿着红色的衣服,穿着米白色的裙子,一手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孩站在她面前。右边是一个穿着盔甲的武士,骑着马,好像在和旁边的女人说话。从人物和场景分析,应该是《鹿易谷》的故事。   

  

  门和右窗之间的背景是一片山林。在山的左边,一个穿着黄袍的人拿着锄头站着;右边是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和米白色裙子的女人,站在闪闪发光的坑前,怀里抱着一个年轻的儿子,和旁边的男人一起回答。从人物场景分析,应该是“郭巨葬子葬父”的故事(2)。   

  

  右边窗户和立柱之间的画面上方画着山、树、石阶和栏杆。在栏杆里面,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和米色裙子的老妇人,坐在椅子上;站在他面前穿着黄袍、腰间系着红带的男人正在向老太太鞠躬。从人物场景分析,应该是《曾参问母》(图版,3) o的故事。   

  

  另外,在右边的窗户下面,画着一个男人,穿着红色的圆领长袍,背着双手   

牵一匹棕黄色骏马(图版拾壹,1)。

  

右侧窗上方的拱眼壁内有一处墨书题记,少数字迹漫濾不清(图版拾壹,2)。经初步释读,其文为“元国河东南路潞州屯留县市泽村祖居人氏韩社长名翌字顯娜现年六十七岁无病係是口壬穴之祖父韩賛第四子□□庚子年丁亥月辛酉日□□时戊寅胎禽神壁水獪年未终日身胖强健意欲砌墓有男韩瑁等发孝顺之心撰吉祥之穴于庚穴上籾砌墓一所翌亲诣视之身心喜悦如翌百年口化之后勿问兆□绥举诸直社人只愿男孙眷属口葬口墓幸矣是一生为人孝□父母本敬弟兄生死轮回古之常理口坟周围地一顷本家地二顷有余自当年闰正月十九日撰穴破土至二'月十三日功毕伏愿砌墓之后儿孙年年进禄家眷岁岁兴荣孙男韩五儿孙女口儿孙女口儿大德拾年二月□川韩公墓记”。

  

左侧窗下方还有一处题记,部分字迹漫源不清(图版拾壹,4)。经初步释读,其文为“韩社长今呈亲属一十口本身年七十岁妻何强年六十三岁命终大葬至大二年□月初六日□初八日男韩瑁三十六岁□妻口口口口李家孙女□□再□男□□河头李家孙男五□女□□孙男□□归女牛口妇荣为上党县北辛庄牛口至大二年十二月初八日祭正男韩瑁大葬”。

  

4.西壁门、窗之上分别题有墨书文字,板门上方为“德秀”二字,左、右侧窗户上方分别题写“通利轩”和“德正轩”。此壁两侧立柱及门、窗之间绘有四幅壁画,内容均为孝子人物故事。

  

左侧立柱与窗之间的画面背景绘有山林。山下绘青竹和竹笋,竹前有一男子,头戴黑色噗巾,身着红色袍服,跪在地上作掩面大哭状。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图版拾,4)。

  

左侧窗与门之间的画面背景绘有山林。山前左侧为一头戴黑色樸巾、着绿色圆领袍服的男子,跪倒在地,神情惊慌失措,身前有一扁担和两个小筐;右侧有一穿戴盔甲的武士对其作训斥状。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蔡顺行孝”的故事(图版拾贰,Do

  

门与右侧窗之间的画面背景绘有山林、溪流。山前左侧为一穿戴盔甲的武士,骑红马,手持长枪,扭头似在喝斥;右侧马后有一女子,身着红衣,下穿灰白色襦裙,背身而立。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刘明达”的故事(图版拾贰,2)。

  

右侧窗与立柱之间的画面背景绘有山林。山前左侧为一头戴黑色樸巾、着深黄色圆领袍服的男子,抬头向上,拱手作揖;其右侧身后有一女子,头梳红色花冠,身着红衣,下穿灰白色襦裙,脚踏祥云向天空升腾。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董永典妻”的故事(图版拾贰,3)。

  

此外,在左侧窗户下方绘有一男子,身着绿色袍服,手牵一匹桔红色马(图版拾壹,3)。

  

左侧窗上方的拱眼壁内题写墨书买地契文,少数字迹已漫濾、不清(图版拾琶,4)。首行单书一“契”字,契文初步释读为“乾坤造化阴阳秉彝卜其宅兆按其八卦东南西北分辨□下撰位吉祥之地安立坟营一座取其四旺东观一口秦岭柏谷山头云谒口遮藏古寺漳川口下水潺潺浪桃花口口本村玄皇遗庙相观着金龙神古殿泽竜池内绽千般奇异荷花棲凤口口开万种妩媚芍药口柄柄荷盘浮绿口岸畔依依柳线口青波似剑菖蒲侵碧口银□系□黄泉哽噎□□悲夜月翊翻口鹤唳睛空西望口神之土□侵云汉丹青口殿耸九霄挞玉层楼口□乔松鸣夜雨彤彤嫩竹响西□□自卧竜岗势远望堤边冻柳如烟遥口岭畔寒梅似雪上有良田万倾滋荣五谷养育黎民据四旺异景开三春不谢之花有四季长生之景山名水秀[地]杰人灵旨乃贤良之地[大]德拾年仲春中旬日韩公墓铭[上>党县长步村砖匠王德弟王政粧画人侄男韩君美为文人本村郭仲礼”。

  

5.券顶部墓室内在券顶处也绘有壁画。券顶中间用红、白、黑等色勾绘岀莲花图案,象征藻井。其外围四面坡均绘星象图,东侧为红色的太阳,内绘“三足金乌”;西侧为黄色的月亮,内绘“玉兔持杵捣药”;南侧为六颗星斗相连,北侧为七颗星斗相连。券顶下部四面绘有各持宝物法器的八仙人物形象,南面左为“韩湘子”,右为“蓝采和”;北面左为“铁拐李”,右为“曹国舅”;东面左为“汉钟离”,右为“吕洞宾”;西面左为“张果老”,右为“何仙姑”。在四壁与券顶相连之处,又各绘一只飞舞的仙鹤。整个壁画的空隙处以流云环绕填充(图版拾贰,4;图版拾叁,1~3)

  

从多处题记的内容推测。此墓修建完成的年代可能是元代大德十年(1306年),第一次下葬的时间为至大二年(1309年),而到至治元年(1321年)才最终完成合葬。

  

(三)人骨及随葬品

  

M1的墓室内被水严重浸泡,残存的人骨位置已经移动。在清理过程中共发现两个头骨和两具散乱骨架,性别为一男一女,可能属夫妻合葬,原先的葬式不明。墓室内随葬品较少,只发现了两件器物。

  

石砚台1件(M1:1)长方形抄手砚,边缘略残损,砚池内有使用痕迹。长17.5、上宽10.7、下宽9.8-高3厘米(图三,1)

  

陶灯盏1件(M1敞口,平底。施绿黄色彩釉,下部釉已脱落。口径14.5、底径4.5、高6.5厘米(图三,2)

  

二、2号墓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砖室墓,坐北朝南,方向为180度。墓道位于墓圹南侧正中,未作清理。拱券式墓门位于墓室南壁正中,与墓道相接,宽0.8、进深0.3、高1.34米。墓室结构简单,用条形砖垒砌,未见仿木结构,平面大致呈正方形,长272、宽2.7米,用条形砖铺地;四壁向上平砌,然后收拢成较平缓的穹隆顶,南部顶已遭破坏,墓室内由底至顶高3.08米。墓室东、西两侧及后部围砌出低矮的棺床,与墓壁相接,高0.14米,表面平铺条形砖(图四)。

  

(二)墓室壁画及题记

  

墓室四壁均绘有壁画,题材较为丰富,还发现有多处墨书题记。

  

1.南壁在墓门拱券处绘有黑色帷帘。门左、右两侧各绘一幅挂轴装饰画,画面下方为木墩,上置花盆,盆内插有牡丹、荷花、黄菊、红梅等四种不同花卉,寓意“四季年口丙子年”的题记(图版拾肆,1、2)。

  

2.北壁并排绘有两幅壁画,内容均为孝子人物故事。

  

左边一幅在黑色画框内描绘山石、溪流及苍劲松柏作为背景。树下有一身着桔黄色圆领袍服的男子,跪于地上双手掩面大哭,身前放一竹篮。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可能是“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画面右上角有墨书题记,其文为“阴阳人上党县口口口刘□□阴阳人本县中□□崔璘”(图版拾陆,2)o

  

右边一幅在黑色画框内绘山石、林木等作为背景,山下绘有冰河,一男子将衣服挂在树上,赤裸上身躺于冰河上作等待状,冰河中有两鱼露头。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此画上部有墨书题记,字迹大部分已漫海不清,从可辨识的文字来看应是记述修墓和下葬的经过,其中涉及“祖父韩賛”、“母郭氏”、“男韩口”、“长男韩汝翼”、“孙男韩庭秀”等人,并有地名“潞州屯留县积店乡李高口”,以及纪年文字“至元十三年六月十一日”、“至元二十二年正月”等(图版拾伍,1)。

  

3.东壁并排绘有两幅壁画。左边一幅的画面背景为山林、怪石,山石前有一身着灰白色襦裙的老妇,一手扶杖,另一手举棍欲打跪在身前的男子。画面右上方的墨书题记为“此处是韩伯俞”。此图所表现的应是“韩伯俞泣杖”的故事(图版拾陆,1)

  

右边一幅为待女图,画面右侧有一方桌,桌上放置罐、碗、盏托等。桌旁站立两侍女,皆头梳红色花髻,身着黄、红色罗裙,手中分别握持壶、碗。左后侧地面上还有一盘石磨。画面右上方有墨书题记,字迹漫濾不清,略可分辨为“此位口堂□□韩賛口五子&至元KT(图版拾肆,3)。

  

4.西壁同样并排绘有两幅壁画,与东壁的壁画位置对称,内容也相互呼应。左边一幅为侍女图,画面左侧有一方桌,桌上放置罐、碗、杯、托盘等。桌前站立两侍女,皆头梳红色花髻,身着红、黄色罗裙,一人持壶,另一人手捧托盘。画面左上部有墨书题记“此位韩汝翼居中”(图版拾肆,4)。

  

右边一幅的画面左下方绘有两人,一男子头戴黑色樸头,身着红色斜襟袍服,一手上举,另一手持铁锹呈站立状;其旁绘一女子,头梳高髻,身着桔红色衣,下穿灰白色襦裙,怀抱幼子,凝神注视男子。画面右侧绘一颗大树,枝干苍劲。从人物场景分析,所表现的应是“郭巨埋儿葬父”的故事。画面左上方也有墨书题记,字迹漫滤不清,略可分辨为“此位韩口口口口韩庭□□是口堂主韩登长孙”(图版拾伍,2)。

  

另外,在四壁壁画上方用黑色勾画出帷幔。在南壁与东壁相连处的帷幔之上还有一处墨书题记,其文为“受堂□韩竇次四男韩翌次五男韩習次六男韩□大德八年十月二十九日二记大吉利”(图版拾陆,3)。

  

从残存的题记推测。此墓修建的年代可能是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第一次下葬的年代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而到大德八年(1304年)才最终完成合葬。

  

(三)人骨埋葬情况

  

M2墓室内发现有多具人骨,由于常年被水浸泡位置已经移动,骨殖散落,原先的葬式等无法了解。从清理情况来看,与墓室内题记所记载的合葬情况基本相符。此墓未发现任何随葬品。

  

三、3号墓

  

该墓也是仿木结构砖室墓,与Ml的形制基本相同,坐北朝南,方向为175度。斜坡状墓道位于墓坊南侧正中,长3.16、宽0.86米,内填五花土。拱券式墓门位于墓室南壁正中,与墓道相接,宽0.6、进深0.3、高I米。墓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米,用方砖和条形砖铺地;四壁向上平砌,然后收拢成穹隆顶,墓室内由底至顶高2.28米。墓室东、西两侧及后部围砌岀棺床,与墓壁相接,高0.23米,表面平铺方砖和条形砖。墓室内砌有斗棋,为“把头皎项造”。四角无明柱,砌出普拍紡和阑额部分,普拍紡上砌棹斗、中泥道棋一层及耍头;斗棋之上砌檐紡,紡心绘卷草花卉纹;瓦沿部分用红、白色勾画岀莲瓣形瓦滴(图五)。

  

从墓室内仿木结构及所施彩画的情况来看,墓壁上原绘有壁画,但脱落严重,分布状况及内容已不详。南壁檐紡上残存有墨书题记,其文为“下郝村郝都料至正八年四月初十日功毕言”(图版拾陆,4),可能是此墓修建完成或下葬的年代。

  

墓室地面残存有腐烂的棺木和零散人骨,葬式等具体情况不详。此墓未发现任何随葬品。

  

四、结语

  

此次发现的三座元代墓葬均有可靠纪年。其中M2年代最早,修建时间可能为至元十三年(1276年),首次下葬可能是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最终完成了合葬。Ml年代稍晚,修建时间为大德十年(1306年),第一次下葬的时间为至大二年(1309年),而到至治元年(1321年)才最终完成合葬。M3出现的纪年则最晚,为至正八年(1348年)。Ml、M2墓室内题记的内容可以相互印证,涉及到韩氏祖孙三代诸多相同人名,它们显然属于同一家族的墓葬。M3与上述两墓位置相近,方向一致,形制也基本相同,但由于墓主并不明确,是否也是同一家族的墓葬还无法肯定。Ml的墓葬结构最为复杂,壁画内容最为丰富,在墓壁上还题写有象征宅第的名号,也进一步说明此墓是最后合葬墓,题记中称为“大葬”。

  

这三座墓葬还保留了宋、金时期常见的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墓的形制,但此时的柱紡斗棋在砌造时已开始趋于简单化,Ml、M3的斗棋使用“把头绞项造”这种最简单的做法。M2墓室亦为方形,形制与Ml、M3基本相同,但未用砖砌出柱杭斗棋及飞沿等。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元代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变化。与这三座墓葬相似的元代壁画墓在长治地区早年曾有发现,如长治市捉马村元代壁画墓仿木斗棋结构与此次的发现基本相同。

  

墓中壁画的风格和题材各有特点。M1不仅绘制了宋、金时期常见的门神、侍从以及孝子人物故事,还有非常形象的星象图,特别是墓顶的八仙人物图在长治地区是首次发现,它们对于研究元代绘画史及当时道教的发展状况等具有重要价值。孝子人物故事图在画面的表现手法上强调远山林木的视觉效果,人物和自然场景遥相呼应,意境深远。

  

M2壁画的布局和风格与宋、金时期相比有较大改变,采用了庙堂壁画中大画面的形式,在墓壁预先设计并勾绘岀黑色画框,侍女人物、孝子故事等都采用这种大画面的形式来表现。此墓壁画的风格与山西长治市南郊司马村元代壁画墓121一致。在绘画技法上则采用工笔手法来刻画人物故事,非常精细,人物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逼真。这改变了宋、金时期墓室内壁画繁杂拥挤的情况,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是元代墓室壁画中难得的佳作。

  

附记:参加此次发掘的有杨林中、王太祥、张继英、李永杰、王进先、孙先徒、李全贵等。本文插图由孙先徒、李全贵绘制,杨林中、李永杰、王进先拍摄了照片。

  

执笔者杨林中 王进先李永杰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