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处处可见,可你真的了解它吗?
日常生活中,各种宴请、聚会、娱乐都离不开白酒。
不管你喜不喜欢喝酒,没有人不熟悉。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大众化的饮品,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不够,甚至对白酒有很多认知偏差。
今天,笔者通过与一位来自四川的资深酿酒师的交流发现,阅读喝酒时常用的这4种“观点”都是错的,一定会让你学到很多知识!
尤其是老酒友,喝了几十年,不要被错误的观点误导。告诉他们真有趣!
观点1:酒量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出来
纠正:酒量是天生的
肯定有人对这种说法有所怀疑,甚至可以自曝以前喝酒都会醉,现在喝几杯就没事了。这不就是锻炼酒量吗?
事实上,这只是身体在酒精长期浸泡下产生的耐受现象,让你的身体麻木,这就是为什么你看起来不容易喝醉。
但体内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不变。在人数不变,但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会变得更累。酒精进入体内被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后天强行锻炼酒量,势必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观点2:喝酒可以暖身
纠正:暖和只是暂时的,过后会导致体温急速下降
在寒冷的冬天,喝一口白酒真的会让你很快暖和起来。对于经常喝酒的酒友,你应该深有体会。
但是,这种温暖只能停留于表面,酒精进入人体后,人体内的大量热量会通过皮肤散发出去。即使你一直喝酒,你的体温会继续下降,你的寒冷感会增加,所以喝酒暖身无异于“饮鸩止渴”。被称为。
观点3:度数越高,喝着越“辣”
纠正:白酒的辣味和度数无关
白酒中产生“辣味”的罪魁祸首是酒中醛类物质,没有度数的白酒。就像辣椒的辣味程度是由辣椒素决定的一样。
醛类物质都是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操作不当、发酵温度高等诸多原因会产生辣味。
这些因素均取决于酒厂酿酒技术的高低,与白酒的度数无关。
以53度的酱酒君中元私藏酒为例。,,入口后,感受到的“辣”的味道实际上类似于38度的清香葡萄酒。
这种高度酱香的葡萄酒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酱酒核心产区的酒庄对原料和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坚持与天妃相同的原产地。它是以贵州特有的红缨子高粱,和大曲坤沙工艺.为原料,经过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历时一年酿制而成。
之后,需要和6年的窖藏一样长的时间来进一步挥发酒中的醛类物质,使辣味减少,酒体变得更加醇厚细腻,饮用起来非常舒服。
经过岁月的沉淀,香味更加突出。当酒瓶打开时,会有浓郁的酱香爆出.只要闻着酒就会使人微醉的味道。
更有甚者,酿造者是茅台前副厂长李兴发的徒弟曾传政,按照他的严格要求,酒厂控制着酒的质量,所以适口性很强和新饮用这种酒的人喝起来也很柔和。
观点4:白酒越放越好喝
纠正:白酒没有保质期,却有适口期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VOL饮料酒,可免于标注保质期。市面上的白酒大多在38、42、53,不会标注保质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白酒可以无限期储存。如果储存不当,或者质量不太硬,白酒的口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淡,甚至会变质,产生酸味。
而且,不同口味的适口期不同,酱香酒8-15年,浓香酒5-8年,清香酒只有1-3年.越老越好!
所以,酒友们不要盲目存酒,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白酒的错误知识经常被人们运用,说出来一起纠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