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洋酒

1985年发生了什么,1985北京模特

酒易淘 洋酒 2022-07-13 08:40:56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1,烧煤球,囤白菜,滑雪滑冰.这些是许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现在想起他们,他们远在另一个世界,历历在目。图为上世纪90年代,拉煤球的师傅路过天安门广场。   

  

  2.暖气以前很奢侈,现在没有这么普及了。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买几百个蜂窝煤囤积起来(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做煤球)。除了做饭,主要目的是保暖。图为1982年,工人在下雪天给家人送煤球。   

  

  3,烧蜂窝煤的炉子也是比较有讲究的。一般要在屋外接一根通风管作为烟囱,因为如果通风不好,很容易造成室内窒息的危险。炉子上有火圈,底部有炉门,使用方便。图为画家叶烧煤炉。   

  

  4.平时在炉子上热个热水的时候,还可以在边上烤点馒头和红薯。当它们煮熟后,在吃之前用温暖的手拿走。   

  

  5.炉子烧久了,烟囱难免会出点问题,小锅匠的生意就来了。图为1989年,一名小贩走街串巷修理烟囱。   

  

  6,谁家炉子不小心灭了,拿个新煤球跟邻居换个烧着的。邻居来来往往,互相借的不仅仅是火种?借东西的任务往往落在孩子身上。图为一小孩向邻居阿姨借火。   

  

  7.冬天来了,老人们会带着孙子们上街买烟囱,买房子。婴儿车也可以用来储物。   

  

  8冬天除了取暖,最重要的就是食物。当时北方的冬天很萧瑟,反季节的蔬菜还没有诞生,缓慢的车辆也无法运送南方的蔬果。因此,产量大、易储存的大白菜成了过冬的必备。临近冬天,抢购大白菜成了北京街头的一景。图为1985年北京朝阳门,市民抢购大白菜过冬。   

  

  9,类似于买煤球,一般每家每户都要储备几百斤大白菜过冬,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比如炖、炒、腌制、拌等。以免被同一个味道腻了。图为1988年11月,一个孩子在帮父母搬白菜。   

  

  10,冬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吃火锅,很温馨,很有氛围。过去,炭火锅是北京最受欢迎的。这种火锅一般是铜锅,锅中间烧木炭,上面有通风排烟的口,可以盖上锅盖。图为1982年冬天,食客在北京东来顺饭店吃涮羊肉。   

  

  11.在北方,不下雪就不是冬天。积雪妨碍交通,过去没有方便的雪铲,但是人多力量大,可以一起出去铲。图为1972年的北京,数百人集体上街扫雪。   

  

  12.80年代中期,一部叫《街上流行红裙子》的电影风靡全国,于是北京的年轻女性开始夏天穿红色裙子,冬天穿红色羽绒服。图为几个穿红衣服的年轻女子在雪地里聊天。   

  

  13.雪景迷人,拍照必不可少。图为1986年冬天,游客在天安门广场前排队。   

  

  14,叶总   

会有一些抗冻的市民冒着冰雪出来找乐子。图为1988年,北京的冬泳爱好者光膀躺在河边,还和摄 影师镜头打起了招呼。

  

15、1992年,一名老人在什刹海钓鱼,自行车停在旁边,面前摆了四根鱼竿。坐在小板凳上的老人看起来不慌不忙,稳如姜太公。

  

16、对于小孩子来说,下雪是冬日里最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了。图为1976年,北京,四个孩子一起滚雪球。

  

17、1979年,几个男孩在颐和园的湖上溜冰。

  

18、几十年过去,衣食住行巨变,人们早已告别了白菜和蜂窝煤的年代,享受着暖气房的舒适,用手机拍摄着雪景。然而,大雪落下时的感受,一定与老照片定格的表情一样欣喜。图为北京前门附近的好景胡同里,两个孩子看到漫天飞雪十分激动。

  

19、上世纪80年代,市民在风雪中换煤气罐。想当年,周日给丈母娘换煤气罐是好女婿的标准之一。图: 贺延光

  

20、1980年12月,天桥茶摊老人张启征和往日一样协助交警义务疏导交通。图:刘英毅

  

21、1983年,天安门广场,刚刚购买了洗衣机的市民,穿过广场是为了“抄近路”回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民生变化,也在那时的广场上悄悄找到注脚。 图:王文杨

  

22、入冬之前购买烟筒,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3、拉蜂窝煤的板车也是北京冬季的“标志”。院里搭起“煤池子”,不远处码一垛大白菜―― 这就是四合院里的冬天。图:腾科

  

24、1985年冬天,在北京饭店的时装模特走台。就在同年中国的模特儿们首次登上远在巴黎的T台为 皮尔卡丹作表演,那也是中国模特儿第一次允许出国。图:郭建设

  

25、1986年,北京金水桥上的时装秀。随着1978年范思哲进入中国,尤其是1979年皮尔卡丹举办第一场时装秀,那个年代的人们,第一次知道了关于“时尚”的那些事儿…图 王文澜

  

26、1989年2月,故宫东华门外,几位北京的毽友在踢花毽。那时还没有“广场舞大妈”这个词儿。图:康泰森

  

27、1991年的南锣鼓巷,那时的南锣并没有鳞次栉比的小店,也不是如今的“商业胡同”,更没有现在日均几万人的客流。图:尚君义

  

28、北京,用烧蜂窝煤取暖的时代。伺候炉子是最烦恼的事了:生炉、添煤、封火、倒煤渣,每天占去很多时间。

  

(欢迎关注疯狂老北京公众号)

  

讲述北京人身边的故事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