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商标局发布关于中国企业商标大规模抢注的预警信息,具体如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可能是一个“山寨”国家,外国商标被抢注,山寨品牌很多等等。但实际上,外国人抢注我们商标的事情还真不少。我们很多国内知名品牌因为商标抢注,海外推广受阻。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被国外抢先的知名品牌。
同仁堂
今年,同仁堂加快海外发展,决心传播中医。海外发展包括美国、美洲、非洲等地区,但仍无法进入日本,因为同仁堂的商标早在1983年就被日本公司抢先使用。
海信集团进军欧洲遇到了绊脚石。
1999年,博世西门子在德国注册了“海信”商标。这个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的区别仅在于字母“S”的中间。当时海信产品出口欧洲有限,所以受影响不大。随后几年,海信的海外销量增加,但“海信”商标会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着海信。一旦海信想在德国甚至欧洲发展,西门子的行为就像一块绊脚石,让海信步履维艰。
百年“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
百年商标“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表示将在柏林提起诉讼,收回商标权。王致和的腐乳、调味品和销售服务商标由一家名为Ou OKAI的德国公司注册。这是王致和商标首次在外国注册。同时,王致和集团还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避免商标在国外再次被抢注。
韩国五粮液的维权之路
2003年,五粮液集团发现一名韩国人在韩国将五粮液的中文拼音“WULIANGYE”注册为商标。根据韩国商标法,商标申请一旦正式受理并公告,异议时间只有一个月。五粮液集团随即向韩国商标管理局提交了异议申请,并出具了“五粮液”作为国际知名商标和品牌在先使用的证据。“对方的注册方式是恶意抢注,想误导消费者。”但韩方辩称“五粮液”在韩国知名度不高,注册不存在误导,双方陷入僵局。
“狗不理”商标用了10年才拿回来。
天津著名老字号“狗不理”商标在日本注册。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在2007年9月拿回了注册的两个“狗不理”商标。至此,在海外漂泊多年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回归故里,这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成功的经典案例。
当然,注册的商标不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内著名商标,比如红塔山、红星二锅头、大白兔奶糖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印尼注册了80多个商标,日本注册了近100个商标。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注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在那个国家注册商标,谁就拥有商标专用权,受那个国家的法律保护。
结合昨天工商局发布的预警信息可以看出,商标抢注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商标之争已经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役。国内企业要想在国外发展,必须提前布局商标。有一句话叫“产品不动商标第一”。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那么国内企业应该如何注册国际商标呢,目前国际商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一国家注册,一种是通过马德里体系注册商标。?
即 单一国家注册:向被申请国的商标主管机关申请注册,需要每个指定国支付单独的费用。有些国家还需要委托本国的代理机构办理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人给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过申请人本国的公证机关公证,并经使馆认证有效。
也就是说, 马德里注册: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关于马德里协定的议定书》在国际上注册了商标。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建议请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帮你选择更合适的方式注册国际商标。
如果你对此有疑问,可以考虑万标的知识产权,让小万帮你一对一服务,让你的商标在国内外都有专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