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快递单上出现了二维码的小广告。
不要扔!扫码提取5.87元。
1元抽一部手机,免费抽一盒泡面。
抽3双保暖袜免费。
……
扫描代码后
我真的能获得免费的“福利”吗
最近几天
安徽省消保委发布
快递有奖广告调查报告
指出这个“福利”和
无法保证真实性和安全性。
个人信息也可能被获取。
福利广告的数量惊人。
忽悠消费者扫码
有的涉嫌诈骗。
近日,安徽省消保委对1111份快递单样本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发现674份样本含有二维码小广告,占比60.67%。
其中,最受欢迎的广告是某平台的“每天领现金,每秒交钱”活动,占比39.32%。
测试后发现的真相
这样的现金领取活动需要邀请好友帮忙,获得抽奖机会,然后进行金币、幸运值等的积累和兑换。持续不断,环环相扣,从而达到收取足够提现金额的目的。
调查发现,有人邀请了近20个好友帮忙后,依然没能提现,其他参与者最终也没有一个提现,但都免费下载了APP,推广活动。
名为“拾福利社”的大转盘彩票占22.11%。其广告标语包括“抽手机”、“2瓶洗手液待提取”、“不要扔掉!扫一扫5.87元”、“抽一个保温杯 1”、“免费抽3双保暖袜”、“抽一个电水壶”等等。
测试后发现的真相
调查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从未获得过上述任何广告奖品,所谓的奖品都有明确的推广目的。没有一种奖品像广告文献中所说的那样是真正“免费”的。很多广告在开奖前都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甚至因为涉嫌欺诈,推广内容也被“暂停”。例如:
小广告“电信960G超级流量卡”
要得到消费者的详细个人信息,真相必须办理新的电信卡,每月19元的租金。
小广告“茅台镇最美酱香酒,巴比伦手表10瓶,中国茶叶礼盒”
真相需要填写姓名、手机、地址等个人信息。货到付款298元。
小广告“鹧鸪优选电商小程序200元购物补贴”
其实“购物补贴”一直都有,赢不赢都一样。目前,小程序因涉嫌诈骗已被“暂停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在快递单上张贴虚假二维码广告诱导消费者扫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行为已涉嫌欺诈;如果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受保护的权利,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处罚。
快递公司客服回应
不是快递公司发布的
无法为消费者解决
据调查,很多快递公司的面单里,都有很多“取件福利社”抽奖的广告。当调查人员以“中奖,页面收集个人信息后无反馈”为由向快递公司寻求解决方案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认为,只要广告不是自己发布的,就不负责。咨询中,一些快递公司的客服表示,由于这些广告不是快递公司的广告,也不是快递公司发布的广告,所以即使消费者遇到问题,快递公司也无法解决。
《广告法》规定,快递单上发布的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监管部门可以对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快递企业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
快递公司有义务对内容审核
http://www.si
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安徽省消保委建议,快递单广告发布者应停止以“福利”为噱头忽悠消费者,快递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对其“阵地”上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快递单上打印的内容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提醒消费者,快递广告中的“免费吸烟”、“待收”、“1元吸烟”等“福利”不能保证真实性和安全性。消费者看到此类广告后要注意不要轻易扫码。
来源:中国消费者新闻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