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些朋友经常问我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有代表性。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问题是这样的:“哎,你看这瓶酒,保质期10年。今年是2020年,这瓶酒是2009年的。过期了吗?我能做些什么呢?不能喝吗?”
可能对于喜欢喝年轻酒的朋友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爱喝老人酒的朋友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伤心和纠结。那我喜欢2009年的这款酒,那我到底能不能喝?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01
同一款酒不同的年份有那么大区别吗?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如果保质期是10年,那就不要喝10年前的酒。之后就不能喝酒了吗?这样不会回避问题吗?
刚接触酒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当时看到一些影视资料,里面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比如一个品酒大师喝了一口酒,说这个是82年的,那个是87年的。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夸张和夸张?还是这就是主角的气场?
同样的葡萄酒生产同样的葡萄品种。有这么大的区别吗?我真不敢相信。当我真正去酒庄考察、品酒的时候,发现年份确实影响很大。有些酒庄很敬业,整个酒庄只酿造一种酒。
所以店主会把所有库存年份排成一排给你品尝。这时我才发现,每一年都是那么的不同。你会发现这款酒的15年比这款酒的14年更丰富,更饱满。(请注意,由于产地、酿造方法等诸多原因,每款酒在不同年份的对比结果并不相同。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喜好和选择不同,并不是15年的各种酒都比14年的好。
而且每年的价格也不一样。最终我们只从十几年中选出了表现最突出的三年。从那以后,年这个词的重要性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后来我们在法国选酒的时候,每年都要试酒的味道。与去年持平还是比去年好?如果比去年好,就选当年的酒。如果不如去年,那我们就选去年的酒。
这个东西不能方便也不能不方便,因为它影响到每个人的终端体验。比如有些进口商可能会觉得这款酒真的很好,因为16年来表现都很好。坐在家里直接下单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些名庄的年份比较好,有些年份一般,所以一般的酒庄要仔细筛选,同时也要观察这个酒庄酿酒的稳定性。
这些前面最核心的想法就是回答朋友的问题:“如果保质期是10年,2010年之前不喝酒楼我做不到,能避免这个问题吗?”答案不是很好。一方面有些人喜欢老酒,另一方面有些酒陈年比年轻时好喝,所以这个问题不能绕过。
02
国外的酒没有保质期,只有最佳饮用期
对于酒来说,和白酒、黄酒是一样的。没有固定的保质期,但最重要的是最佳饮用期,也就是比如有些酒适合低龄饮用,因为不适合长期保存。但有些酒是成熟后才适合喝的,因为年轻时喝的话味道会太青。
毕竟,所以国外的酒其实是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收藏和在拍卖会上买一些老年份的酒的原因,甚至有些酒即使过了最佳饮用期,依旧有很多人去买。,物以稀为贵,你每喝一瓶,世界上那一年的葡萄酒就少一瓶。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2000年,酿造一批2000年的葡萄酒。这就是为什么陈年酒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的原因。如果10年后真的不能喝酒,电影就应该这么拍。每当影片中的人物想要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时,他们就会说:“今天,我请你喝一杯1982年的拉菲。”这时坐在对面的人应该说:“82年的酒?你想伤害我吗?"其实洋酒是没有保质期的。
g">但对于进口到国内的葡萄酒,绝大部分是会写保质期的,我们会发现中文背标保质期一般为10年。为什么保质期是10年呢?因为我国《食品法》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其他食品一样,设定进口葡萄酒的最大保质期为10年。
还有一种是默认为没有保质期限制,可以长久保存。2008年以后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乙醇含量 10% 以上(含 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这就意味着酒精度10%以上的进口葡萄酒可以不标保质期,默认为长久保存。但大部分进口商为了在报关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会标注保质期为10年。所以基本上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葡萄酒依旧写着保质期为10年。
其实对于进口的其他食品,能设定的最长保质期也是有规定的。例如对于蜂蜜的话,最长保质期的规定是2年。其实我们自己如果在老家买的罐装蜂蜜,都是没有保质期的,有时候会吃很长时间,吃上几年都很正常,反正只要没有奇怪的味道就能吃。但是对于进口的蜂蜜,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必须要按保质期的规定书写。
总结而言,对于葡萄酒来说,酒是没有保质期的,但是只要进口就要符合最长保质期的规定。所以,看到保质期是10年的小伙伴别担心,这只是符合规定的书写方式,并不会影响酒的饮用和质量,放心喝吧。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屏幕前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