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飞天”茅台,有些酒友可能会有一堆疑问:大飞天茅台是什么?天妃茅台酒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收藏价值等等?别急,边肖在这里一一解答!
为什么叫大飞天?
天妃是一个昵称,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飞行容量从500ml变成了540ml,容量变大了。一些茅台爱好者戏称它为“天妃”。
大飞天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原“天妃”商标因故停止使用,茅台酒厂使用“葵花牌”商标进行出口。但出口国家和地区对“太阳花”的红色寓意并不买账,影响了出口销售。因此,自1975年2月起,“向日葵品牌”被“天妃品牌”完全取代。
后又改为天妃品牌,因为容量由之前的500ml改为540ml,所以业内称这一时期为天妃,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飞天茅台是葵花茅台的继承者。
大飞天的主要特征
“大飞天”茅台左上角的“天妃商标”设计比后期略大,飞字比五六十年代更饱满圆润,但酒标整体比六十年代小。
1.开始标注度数:酒瓶右下角用简体中文和英文标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生产”,底部标注度数和容量。从1975年开始,出口的飞天茅台就有了标记。这一时期天妃的生产规格分别为540毫升、270毫升和140毫升。
2.产能标准化:茅台酒的酒精度一直在小幅度变化,基本是由高到低,出口的茅台酒酒精度一直低于国内销售的茅台酒酒精度。1975年重新推出的“天妃牌”茅台酒,标明度数为53 vol,即53度。后来的研究证明,53度的茅台酒口感和品质最好。
3.厂区右下角的“茅台”改为“茅台”,在线面上增加了一行53%VOL 0.54L,即540mL,这也是茅台酒产能标准化、国际化的开始。用毫升表示容量是白酒行业的国际标准。
4.瓶盖也换了:“大飞天”茅台,盖子是平的,封口膜是深红色的。至于瓶盖的特性,以1975-1985年10年间的“大飞”为判断依据。
5.顶盖的变化:平顶盖是1976年以前,国内五星茅台也是这种现象;浅粉色的红色飘带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胶套较薄,1981年以前有的透明或紫色;胶皮上方刻有“茅台”字样的,属于“1983-1985”。
20世纪70年代,粉红丝带飘扬。
收藏价值
特殊意义:“大飞天”茅台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国家百废待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收藏纪念价值。
存在时间短,存世量少:“大飞天”茅台只存在了10年左右,存世量非常少。而且当时大部分用于出口,所以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宝贝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数量越来越少。其收藏价值更是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