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的人说
他们是“老马”
但是他们说
不喜欢这个词
因为他们不老。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
平均年龄49岁。
来自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东疆边检站执勤一队。
八个老党员组成的团体。
“老民警功勋示范岗”
冬天脚冻红,夏天满脸盐粒。
“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骑自行车上班。入秋后,我港多雾,能见度低,值班不安全。如果赶上风雨,全身湿透是必然的。”看着今天院子里的警车,54岁的王慧君非常感慨。
图为年轻时的王慧君。
天津冬天特别冷。警察上下班的道路往往被大雪完全覆盖,短距离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
“我们从码头检查回来后,手脚总是冻得通红。大雪天,只能推自行车。”在王慧君看来,能在警车里执行任务是最幸福的事情。
图为早期边防警察骑自行车在辖区码头巡逻。
对王慧君来说,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
“当时天气很热,舱内温度很高。每天,我们都要全副武装接受登机检查。每次我一摸脸,盐就掉下来。”
有时候,幸福很简单
“我在锚地执行海监任务时,经常在海上漂泊一两个月。”54岁的贾永宽回忆起多年前海上守护的情景,记忆犹新。
图为少年时期的贾永宽。
“刚开始还好一点,至少可以喝热水,洗澡。后来船上的油用完了,主机不工作了,船上的电也断了。”
图为90年代边防警察登船检查。
夏天很热,舱内温度很高。贾永宽晚上经常热得睡不着觉。有时候,海上航程太长,连喝淡水都成了问题。
落地的时候,贾永宽回家洗个热水澡,睡个好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受伤是常事,但我必须去。
“海外偷渡者一般都选择夜间行动,所以半夜执行任务是我们的常态。”52岁的杨庆坤回忆道。
图为青年时期的杨庆坤。
“走私者特别狡猾。他们一听到什么,就会躲到货物夹层中间。船上的扶梯不牢固,就几块简单的木板,没有扶手,特别危险。”
图为上世纪90年代边防警察从船上抓捕偷渡者。
“上船后,我们通常会分工负责。其中,货物夹层区域的检查是我们检查的重点和难点。”
警察需要站在货物上检查船舱。因为货物高度和间隔不同,晚上视线不好,会不小心掉进夹缝里,不仅满身黑灰焦,还会时不时受伤。
煤和脸上的小冰晶换来的是国家安全。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职责而耽误吃饭。白天,我们会去附近的小店买些馒头和方便面当晚饭。晚上我们会把白天吃剩的馒头拿出来,用开水冲着吃。”看到桌上的午餐,44岁的韩德华思绪万千。
图为少年时期的韩德华。
韩德华回忆说,当时没有岗亭。冬天的时候,为了御寒,他们一个班只有几件普通的黑色皮衣让大家轮流穿。在执勤点巡逻站岗,穿的里三层外三层还冻得跺脚,帽檐、衣领甚至眉毛上都结了小冰晶。"
图为90年代边防警察夜间执行守护任务。
“我们码头的大部分货物都是煤,迎面吹来的海风夹杂着煤灰,我们身上的冰晶变成了灰色。”韩德华说,他回宿舍照镜子,身上唯一白的地方就是牙齿。
胸口疼,但心里乐。
52岁的杨庆坤患有心脏病。他每年都去医院做定期检查,但他从未旷工一天,因为
src="https://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52度白酒冬天放车里会冻吗,52度白酒放了十年还能喝吗9.jpg">图为老警建功示范岗民警给船舶工人进行人证对照。疫情期间,杨庆坤总是率先垂范,第一个申请去码头一线执行勤务,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脱下防护服的瞬间,汗水早已将衣服湿透,他说:“胸口会觉得很闷,但是心里很痛快。”
后来,当得知天津机场边检站疫情防控压力很大时,杨庆坤主动申请前往机场支援工作,与他们并肩作战。
图为国庆节前夕,老警建功示范岗民警在执勤现场升起国旗。
今年国庆假期,老警们和往年一样一直坚守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把肩上的责任继续扛下去,把未来的国门故事继续说下去......
来源: 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