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酒的拍卖,不能不说茅台,它主宰着拍卖会场。
陈昭仍然记得那串数字:
2007年5月20日,在深圳喜来登大中华酒店举行的世界名酒珍品拍卖会上,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茅台酒,起拍价为8.8万元,被买家以远高于起拍价的18万元拍走;
2007年12月19日,一瓶1957年生产的茅台酒在贵阳大剧院举行的国酒茅台酒慈善拍卖会上被拍出138万元的天价。
2009年6月14日,北京荣宝艺术品拍卖会上,一瓶1959年生产的茅台酒以28.56万元成交,开创了民营拍卖公司竞拍茅台酒的先河;
2010年6月10日,在歌德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名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1959年生产的“五星”牌茅台以103.04万元成交;
2010年1月14日,西陵印社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一瓶1958年生产的土陶茅台酒以145.6万元成交;
……
从此,茅台成为拍卖行的新星。
2008年的一天,正在乡下淘酒的陈昭,听说一个老人家里有陈年茅台酒,腿一时动不了了。和老人取得联系后,他把酒的名字、特点、典故都带了过来,最后花8万元买下了这瓶老酒。虽然当时酒已经严重受潮,但其价值仍在与日俱增,目前已达百万以上。
20世纪50年代茅台酒瓶的变迁
不过,由于茅台酒的采购价格基数较高,并不是所有的老酒爱好者都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所以当时的老酒圈有两组藏家,一组专门收藏茅台酒,另一组专门收藏除茅台以外的其他酒。
现在看来,其他酒的收藏并不比茅台差。
陈昭淘宝给我们剪了一张图片。是洋河大曲的酒,55度,蓝色。现在单价在50元左右,但5年后,这瓶酒可能会涨到100元以上。陈昭说,收藏这种酒的人经常买满火车皮的货,库存可以装满整个仓库。
“在中国,毕竟能实现茅台自由的人少之又少,身家不到20亿的人更是实现不了茅台的自由。所以买不起茅台的人占领市场,更多的人还是会喝茅台以外的其他老酒。不要小看这个市场。”陈昭说。
自拍卖开始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老酒的价值。毕竟相对于其他收藏品,老酒是有饮用价值的。于是在后来的十年里,这个由老酒收藏者、老酒“中间商”和老酒消费者支撑的大三角越来越强大。
在曾宇的老酒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放着曾经收到的假酒。这背后是老酒圈的一个局——假酒局。
曾的假酒展示柜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假酒一直在市场上存在。与真老酒同时生产和销售的假酒称为老假酒。目前生产的假酒,模仿老酒的风格、瓶形、标签,称为假老酒。
据老酒友介绍,2006年以前,市面上流通的假酒都是老假酒。2006年后,假老酒出现,拍卖开始后开始流行。
如上所述,第一代老酒民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几乎空白的老酒世界。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对老酒的所有理解和认识,都是从这群人的经历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所以第一代老酒客都买过老假酒。
曾宇放在橱窗里的那些假酒,是为了让新一代的老酒客能够通过实物来辨别老酒的真假。毕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很多假酒都可以是正品。
陈昭把老假酒写进书里:1981年,贵州茅台酒的瓶子、标签、盖子都是伪造的,被称为“一眼就能看出假”;1982年贵州茅台酒“带塑料盖飞行”的封口膜被伪造重新包装,瓶底也有瑕疵;1983年,贵州茅台酒原五星商标“塑料盖飘扬”严重变形,背面印刷字体与真酒风格严重不符,底部可见明显瑕疵
把陈昭假酒的图案和判断假酒的原因放在一起,按年份排列的假酒案例,对于接触老酒的人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但是在陈昭看来,存在就是合理的。假酒在这里的价值是教育大众,在消费者身上可能有真正的市场需求。
作为一名商人,李飞对老酒深恶痛绝。
当李飞开始做生意时,他对葡萄酒一无所知。虽然三个月赚了100万,但他还得拿出70万来补贴自己买的假酒。由此可见,当时市场上假酒占了非常高的比例,李飞是众多受害者之一。
“前几年很多进入老酒圈的人,因为不懂老酒的知识,用真金白银买了假酒,想卖掉换来自己的真金白银。但这样的人一般做不了多久,因为老酒交易要做久,必须讲究信誉。”
李飞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打造了“酒之友”这个品牌。对他来说,卖假酒就是砸自己的牌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需求和假酒带来的暴利,使假的老酒至今仍在江湖中流通。尽管针对这种现象已经有一些治理措施,但总有人清醒着入局。
到了近两年,老酒造假者甚至不再仅限于针对不懂酒的人造假,还针对懂酒的专家进行专业造假。
行业净化永远都是真命题。
李飞坦言,有效的行业法规对于真正要做老酒生意的人而言,才是能够维护利益的存在,让更多的人能在这个行业里合理地做生意。
当年和曾宇一起踏进老酒圈的人,有很多因为经济收入跟不上,被迫中途离场,所以在曾宇心中,他是一个幸运的老酒人。
这份幸运,也被他反馈给了整个老酒圈。
“任何行业都像是金字塔,最顶尖的人一定要从文化做付出,然后下面有大批以经济而存在的人,也有做假酒生存的人。”曾宇想做的,就是去传递老酒文化。
2012年,曾宇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陈年白酒收藏投资指南》。那个时候老酒书籍刚刚兴起,曾宇便为其添了一把火,到现在这本书也是老酒爱好者的心头好。
两年后,曾宇打造了一个名为曾品堂的私人博物馆。
为了养好博物馆,曾宇开始了老酒生意,做老酒的复刻版。复古60版老汾酒、复刻董酒、复刻沱牌大曲等,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我们的使命是去复兴中国传统酒文化,复兴老酒种、老品牌和名酒厂的一些老故事,我还要复兴酒文化和酒器具。”虽然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但曾宇的老酒梦好像又才刚刚开始。
焦健是担起了育人的责任。
从2010年起,焦健等人便针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经销商和酒业爱好者开设了培训班。10年时间,几百场培训,学员累计几万人,为老酒市场输出了更多的专业人士。
▲焦健讲解老酒鉴定知识
焦健也有遗憾,在他心中,中国的白酒还有很多可以去研究的东西,但只有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讲好一瓶老酒的故事。传递老酒文化的路还很长,而每一种文化都需要有人为它存在。
赵晨则更像个江湖人,“我收藏酒,研究酒,就是天上派我来的,干就是了!”
2008年的时候,老酒的价格还未成体系。老酒圈的人凑在一起想要制订一个新的体系,有人甚至想要出书,但哪怕是收了书的预付款,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江湖气十足的赵晨不信邪,于是在2009年出版了《茅台酒收藏》,至今已加印了十多次,成为茅台老酒收藏的重要参考文书。
而后,赵晨又陆续出版了《中国名酒拍卖年鉴》《五粮液收藏投资指南》《全球奢侈品拍卖年鉴》等书,为老酒圈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前两年,赵晨还想要将老酒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推动其真正走出国门。很遗憾,这个计划因为疫情被迫搁置,赵晨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启动计划,所以将自己慢慢沉淀下来,等待时机。
赵晨说,看到现在进入老酒市场的人,就像看到20年前的自己,一天淘不到酒就睡不着觉。他想起在某一个失眠的凌晨,骑着自行车在小巷中穿梭、找酒,最后空手而归,却也做了个好梦。
采访的最后,我问李飞,作为一个生意人,是怎么看待老酒交易的。
李飞答道,“即便是过去数十年,我也能记得我自己卖出去的每一瓶老酒。它不应该只是交易,每一瓶老酒都有自己独特的元素,它是一种情结。”
30年不长,江湖还远未老,仍然有人满腔热血。
参考文献: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行业发展状况探讨》胡义明
《疯狂的老酒》张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