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
夜深人静,身在异乡,如同在故乡,睡不着,思绪万千!佛家说“空”。我的心像一个袋子。我满脑子都是杂事。怎么才能不累?
如果我放下,有些是我很难放进去的,我怎么舍得?有些东西是外界强加的,我想让他们离开。他们已经像蛆虫一样附在骨头上了,我无能为力!
今夜,我想起慈禧和仓央嘉措!
这是两个不相干的角色,我只是同时想到了他们!
我想起慈禧,是因为她的一句格言:“一餐之德,报复性之仇,尽报。”她的这句座右铭,是我中学时偶然看到的,让我怦然心动,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是一见钟情。后来,我把“复仇的仇恨”收了起来。我摆脱了“报复性的仇恨”并不是因为我的“德”已经到了顶峰,而是因为,一则我怕累,二则我真的是一个很无能的人。我就是想举报,但是不能。其实我也不能时不时的向我举报别人的“美德”,但我不去除。只希望有一天能举报他们。有些美德还没有被报道,但是从来没有或者忘记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其实是个穷人!
我此时想起仓央嘉措,是因为我觉得他也是个可怜人!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
如今我们去布达拉宫,那些口若悬河的解说员都绕不过仓央嘉措。
每一次提起他都饱含深情,舌尖都是荷花。10月3日,一个又黑又丑的小个子女叙述者在最后说道,缓缓地背诵着仓央嘉措最著名的爱情诗:“我曾担心自己多愁善感,伤害梵天,但一入深山,我又害怕自己会离开整个城市。天下太平,法律完善,我必不负佛祖之恩。”
这首诗是一个叫曾密的人翻译的,1939年发表在《康导月刊》。这首诗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但此时此刻,它依然深深的打动着我,让我在这寺庙里随着人群走着,自吟自叹。
下午,在大昭寺和八廓街,看到那些正在朝拜的人,看到那些行色匆匆或从容不迫的人,心里突然生出恻隐之心,心想:“这些人真可怜!我应该救他们!”然后我就丢面子笑了。我不是比他们更可怜吗?
这时,一个穿着藏服的年轻人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就是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是佛祖转世,是雪域之王。但是,他无法摆脱自己,也无法做自己的主人。最后年纪轻轻就死了——最大的可能是康熙沉入青海湖!他不可怜吗?
明天,不,今天,我要去青海湖——多年来我心中一直在祭奠仓央嘉措。今天我要去祭奠他,在他可能死去的地方为他祈祷!
想了这么多,睡不着,是不是?东坡说,“这份心安,便是我的故乡”。但是,有什么地方可以安心?家呢?家在哪里?
家在我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漫步在拉萨街头,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恋人。"
唉,仓央嘉措!(0: 59)
印象格尔木: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贫瘠的土地上。这里干净、整洁、宽敞、有序,居民善良、沉稳。(7: 54)
街边的胡杨林,金黄的树叶,看起来像金色的梦。(8: 10)
再见,格尔木!(8: 37)
成排的风力涡轮机。(8: 53)
公交专用道。(9: 12)
戈壁滩上的沙棘。(9: 44)
随着海拔的降低,云层逐渐增厚,天空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蓝色。(10: 29)
随着我们的前进,光秃秃的山脉逐渐变得更绿了。那些看似不存在的草是柔软的,就像婴儿头上的第一根头发。(10: 35)
天苍苍,旷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2: 20)
青海湖(12: 31)
牛羊最爱的芨芨草。(12: 55)
远处,海天一色的青海湖。(13: 16)
青海湖边的黑马河。(13: 19)
西宁。
西宁的口号:“海藏咽喉,唐蕃古道多彩夏凉。”(16: 01)
甘肃。(17: 16)
丹霞地貌。(17: 55)
寺庙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寺庙道观比比皆是。说明中国人也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当我们力不从心的时候,只能求助于上帝;就算上天帮不了我们,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在西宁,寺庙的数量逐渐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汉文化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18: 00)
黄河岸边的兰州市。
去年过兰州时,一女士说,这里的羊肉好吃,膻味重!我想,这才是真的食客!继而她说:“拉面为什么只放牛肉,不放羊肉呢?”我不懂,但打趣说:“大约羊肉都放进烩面里了,所以,拉面里就只能放牛肉了。”一年轻人接话说:“拉面主要讲究清汤,而羊肉煮出来是浑汤。”仔细一想,果不其然。
他接着说:“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白萝卜)、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汤醇厚,面筋道。”当时忍不住暗呼:“三人行,必有我师!”(18点39分)
过去也曾附庸风雅地学着写诗,写了那么多,我觉得也只有这首《悟悔》还像一首诗。其实,这首所谓的诗,也只是把一句话拆开,断成几句话,摞起来,看起来像个诗的样子而已。但我时常会想起这首所谓的诗:
没有人不曾后悔
后悔的人时常会想
人生如果是一条路
我一定会有一种
让我重走
人生即便是一条路
完全不同的走法
只是啊
有去无回的路(20点45分)
那也是一条
自甘肃定西到平凉质检,有一段经过宁夏。
其中,长十公里的六盘山隧道尤其让人印象深刻。(21点35分)
人生有许多幻想,如水中花,镜中月,让我们信以为真。无需慧眼,只关本真。
我不知道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有多少个死去活来,我感到我挺多的,常常是猝不及防就来了。那些天经历的事,真有些蕉叶覆鹿的感觉,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竟不知是真是假。只是,眼角的泪痕未干,心疼仍在。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23点07分)
告别陕西,进入河南。(13点47分)
西藏遍地皆“错”。“错”,即“湖”。湖水若不向外流淌,久而久之,就成为盐湖。
话犹如水,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一个湖来储存。有的人湖小,于是便整日喋喋不休,废话连篇,不说,甚至会翻坝或溃堤;湖大的人,则惜字如金,一天到晚沉默寡言。当然,也有话少的,湖不大,之所以话少,只是因为肚里没货,或本就木讷。湖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提高修养和加强学习,可以使湖变大。一些话痨慢慢的话少了,就是他的湖大了。而一些人,以往话不多,突然多起来,是他的湖小了。之所以会小,是因为他一直在吃老本,而世事有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久而久之,渣滓积满了他本来宽大的湖。有些人酒后话多。酒能让人的湖变小。一滴酒,等于一桶水。
所以,人是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唯一可恃的,也许就是不断的进步和学习。(14点38分)
十一天,跨越六省,行程八千余公里,平安归来!(16点06分)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些只有一厘米长,有些则一生一世。不能苛求天长地久,那样,有一天会疲倦,会淡如白水,甚至会反目成仇。那么,就不如让我们所有的激情,在瞬间绽放!
昙花的美,在于一现即凋谢,若能像其他花一样开放,谁还能记着她呢?
不去西藏,你怎么会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呢?
西藏之旅已结束这么多天,但我仍时时有一种漫步云端的感觉,仿佛自上而下俯瞰着这苍茫大地,芸芸众生
我总是沉甸甸的想你,就像一颗成熟的青稞,充满了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