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麦粒,二敬宋母,三敬三水!”
6月14日端午节,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上演了一场古老的制曲仪式。现场鼓声铿锵,莽号齐鸣,预示着郎酒开启了新一轮的酿造和贮存,也开启了从麦香到曲香,从粮香到陈香的新一轮人生转型。
沿袭千年传统酿造方法,一代又一代的酒客守一座山,护一条河,建一座庄园,用痴情的执着,一生的痴愚坚持,匠心独运,矢志不渝的决心,对品质的追求,只为酿造好酒!
合地利 谋天时
郎酿酒讲究“生、长、养、藏”,而这个独特的秘诀的开端就是“生”,即以赤水河为根。
赤水河流域是世界酱香酒的核心产区。其水质优良,透明无味,富含多种矿物质。是酿酒的理想用水,也是郎酒“三水”的重要来源。同时,赤水河滋养的河谷两岸,是红缨糯高粱生长的宝地,成就顶级酱香。
制曲仪式上“一敬麦粒,二敬母曲,三敬三水!”是郎酒人对“地理位置”的感恩,但对“地理位置”的价值并不满意。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对品质的追求,迫使他们关注酿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每一个细节。
作为白酒的“骨头”,完美的开局才能造就优秀的酱香白酒。郎酒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中,“高温酿酒”是第一步。
微生物在高温下更加活跃,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有利于增强白酒的风味。此外,微生物可以分泌大量的酶,加速淀粉、蛋白质等的转化。转化为糖,改善白酒的口感。
端午节是制曲所需的最高温度,也是郎酒人酿造过程中的“天时”。
“天时”与“地利”相结合的端午制曲,是郎酒人对品质的毕生追求。正如郎酒董事长王军林在制曲仪式上所说,“虽然酿酒不易,但郎酒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是坚定不移的。”
好酒好诗 品质共赏
好马配好鞍,好酒赏好诗。中国古诗词和酒是不分的。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酒是必修课。杜甫曾说“酒要用来放松心情,诗要避免。”李白经常用酒写诗。一壶好酒能使人兴奋,流露真情,这是诗人所享受的。
酒端午,50位著名诗人齐聚一堂。有人折服,有人惊叹,有人陶醉,有人着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许是这样描述他心中的郎酒的:“郎酒工匠精神所涉及的奥秘,蕴含着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可能性:能用语言表达的,是当下的文化;暂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是神奇的,或许,是更好的文化。”
文人情怀不是没有痕迹的。郎酒工匠精神的背后,是郎酒人对品质的追求。
在郎酒匠心独运的酿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于赤水河,长于天宝峰,养于陶坛库,藏于天宝洞”的品质法则,但每一轮“长贮”的整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8年。
缩短生命周期可以提高生产率,但会相应降低质量。如何在生产力和质量之间做出选择?郎选择了后者。为此,王军林立下“军令状”,贮存期不足7年的基酒不得销售。
葡萄酒人对品质的追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从2008年开始,郎酒13年投资数百亿,积极向世界顶级酒庄学习,并于2021年开创了国内白酒的先河,提出了“庄园酱香酒”的新时代定位。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质量保证的力量源泉,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