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是铁王曼晋西的活文物。掌箱呈长方形,长72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盒子是木质的,外包装是棕绳。它的颜色是深棕色的,样式精致,外形美观。它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翻盖行李箱。盒子的正面标有“1965年(金)的字样”。这是1966年王进喜随国家石油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石油部制定的。一级文物,现藏玉门铁西王曼纪念馆。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14岁时,他在油坝以捕鱼为生。27岁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1958年,王进喜创下了月进尺5009.47米的全国纪录,为世界罕见。王进喜在玉门油田十年的工作实践中,已经成为一名非常成熟的钻井队长和熟练的钻井专家,并于195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3月石油部组织的周年石油大会开始后,王进喜自愿带领1205钻井队37名工人参加3月15日的周年大会。大庆会战的头几个月,他怀着“宁愿活不到20年,也要拼尽全力拿下大油田”的志向,带领钻井队,任劳任怨,任劳任怨,巧夺天工,克服重重困难,一举实现了多项钻井奇迹。经过5天4个小时的努力,他成功打出了大会议战开始以来的第一口生产油井,实现了大会议战的“开门红”,成为数十万战斗的石油部队。
1965年10月,一直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派出石油代表团访问交流,帮助他们规划设计新建的巴尔托斯和祖安林油田。国务院欣然同意。之后,石油部奉命组成国家石油代表团,于1966年6月4日从北京出发,途经苏联莫斯科、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地,15天后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中国代表团由12人组成,团长是时任石油部副部长唐可。是王进喜代表团的成员。正是在1965年10月,就在这次访问之前,石油部为代表团的每个成员定制了一套高级衣服和一个棕榈盒,并在每个人的盒子上标明了年份和姓名。也许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的失误,铁人掌箱上的名字被写成了“王进喜”。
当王进喜得知180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实现了近百万吨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人每年半吨石油”时,他震惊了。与此同时,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深思和自责。和当年的“气袋”一样,这“半吨油”沉重地压在王进喜的心头,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1970年4月,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在大会上提出了尽快实现“中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目标。会后不久,钢铁侠的胃病爆发,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住院期间,他仍然关心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当一位工友来看望他时,他询问了钻井队的生产情况。与医生交谈时,他总是离不开石油生产。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英雄铁人因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此时,他的“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这成了铁人的终身遗憾。1971年,也就是钢铁侠去世的第二年,1205钻井队实现了这个目标,完成了钢铁侠的夙愿。
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再强起来的目标,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开创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新局面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英雄风范是鬼,一代铁人油魂。铮铮铁骨,秀国史,不忘开拓人!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