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大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创造了酒曲复合发酵法,开始大量酿造黄酒。大约1000年前,在宋朝,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消费的主要白酒。
酒渗透了中国五千年的整个文明史,从文艺创作、文化娱乐、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状况
在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酿酒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手工业部门,国家有一个负责酿酒的官方职位。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史也经历了从浊酒到清酒,再到蒸馏酒的过程。
建国初期,许多地区在私人白酒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国营酒厂。自此,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私营白酒作坊逐渐演变为大型工业企业。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我国白酒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白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也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相关产业政策进入调整期。
(1) 1985-1989 年:繁荣发展期
在这一时期,白酒行业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为解决供需矛盾,国家按照“放开为主”的思路进行改革,不断减少价格管制,逐步放开了包括部分名酒在内的大部分农副产品购销价格,白酒行业进入市场定价阶段。在价格仍然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一批名酒企业实施了产能扩张工程,白酒行业实现了繁荣发展。
(2) 1989-1992 年:初遇调整期
为了抑制1988年底逐渐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国家从1989年开始对宏观经济进行“整顿”,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白酒行业产量仍保持低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而且是第一次被调整。
(3) 1992-1997 年:快速发展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发展的新高潮,白酒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全国白酒品牌和区域优势白酒企业也发展良好。与此同时,白酒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布局,广告和营销的投入明显增加。
(4) 1998-2003 年:再遇调整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白酒行业在宏观环境下面临巨大的管理挑战。同时,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白酒产业政策,如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出台、白酒消费税从价与从量复合征收、白酒广告费不税前扣除等。对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困境,白酒企业主动创新生产和管理模式。
(5) 2003-2012 年:黄金发展期
从2003年到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3.66万亿元增长到53.4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白酒行业实现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全国白酒品牌和地方名优白酒企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白酒企业普遍采取“双品牌”、中高档白酒的策略。
酒销量及占比不断提高。(6) 2013 年至 2016 年:深度调整期
这一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再次进入结构调整期,同时国家相继推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严格禁止公款消费高档酒。
商务消费和政务消费等消费情景受限,极大影响了高档白酒的销售,导致高档白酒产品的销量快速下降,价格体系受到较大冲击。消费需求在短期内快速下降,使得白酒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矛盾凸显,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企业为应对新局面, 纷纷推出价位较合适、更为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
2014年以来,高端白酒企业也在调整经营策略,开始抢占中档白酒市场,导致中档白酒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区域优势白酒企业的发展正在面临更大挑战。
(7) 2016 年至今:复苏回暖期
2016 年下半年起白酒行业开始复苏,终端用户白酒消费需求有所上升,带来白酒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有所增长。 2017 年以来,白酒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中高端白酒复苏回暖较为显著。
未来,大众市场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是白酒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更需要充分把握大众消费升级的黄金机遇,通过品质提升、市场细分和产品创新等手段,更好的满足大众市场的消费需求,推动产品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标注:本文的部分观点整理于中国酒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