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手档案
手:刘婧
年龄:28岁
驾驶经验:8年
地点:湖北襄阳
“我们村总共也就700多亩地,乡亲们觉得我割的麦子不撒稻穗少,也不会割掉穗头,相信我的操作水平,当然还有我的农机。”
刘婧第一次接触收割机是在八年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那个时候凸显出来。2010年,收割机在襄阳市南漳县还是“稀罕物”。虽然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开始逐渐惠及所有农民,但真正拥有收割机的农民却少之又少,更别说真正的农场工人有多少了。
“那时候我自己的稻田需要收割。镇上请来的农机把水稻砍了一半,以各种理由拖延。”眼看收获季节就要结束了,刘婧不顾自己的愤怒,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一台收割机自己割。在此之前,他很少接触农活。“那时候,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在家人的支持下,刘婧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收割机。
帮助家人收割水稻后,刘婧考虑成为一名真正的农业机械师。他从给村民提供收割服务开始慢慢体验,农机操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刘婧得知村里有人跨区域经营。考虑到家里正好有一辆卡车用来拉猪饲料,凭着年轻人的热情,他主动提出和对方一起做跨区经营。“当时我没敢跑太远。我跟着别人,收入可观。”一亩地60块钱,一天的毛利甚至能达到几千元。尝到跨区作业甜头的刘婧,此时正式成为一名跨区农机手。
走着走着,刘婧发现路并不容易走。2016年农场工人数量剧增,带来农场工人收入锐减。刘婧的精气神被消减了许多。“那一年我在河南做了两季的跨区运营,基本上只是刚刚保本。”只有在2017年市场回暖时,刘婧才重拾信心和斗志。就在这个时候,刘婧从东风井关彝农民手中购买了一台全喂入ENC888收割机。
“说来也巧,我原本打算买另一个品牌的收割机。结果我一眼瞥见了东风京冠益农ENC888一体机。”刘婧坦言,在此之前,他被国内某农机品牌忽悠买了一台试验机,用起来都是故障,所以刘婧在选机上更加谨慎。考虑到东风京冠益农ENC888全喂入收割机是襄阳生产的,配件匹配比较方便,刘婧当天就把它开回家了。
很快,刘婧在干活的时候,发现这台收割机和以前的收割机不一样:脱粒干净,比其他牌子好;其次是故障率低,不到一年,刘婧说资本早就赚回来了,机器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另外油耗比较低,为他节省了不少成本。
去年,刘婧帮助该村收集了500多亩土地,今年,他又帮助收集了400亩土地。“我们村总共有700多亩地。村民觉得我割的麦子不撒稻穗少,不会割稻穗。我相信我的操作水平,当然也相信我的农机。”刘婧相当自豪。
最近,刚从周边地区完成作业的刘和另外两个伙伴正准备去东北北部跨地区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第一次踏上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将会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他们对这次东北之行充满期待!对于未来,他们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