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
注:本文有轻微剧透,但不影响观看。
虽然每年都说春运是史上最强,但今年真的是名副其实。全国单日票房已突破16亿元,其中《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以10亿元遥遥领先。
《唐探3》的人气在意料之中。毕竟“唐侦探系列”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最大的IP。2015年,《唐探3》横空出世,成为票房黑马。但是,当时陈思诚并没有想到“唐朝探索宇宙”。直到2018年《唐探1》,陈思诚抛出“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榜”的设定,才真正显示出他在唐朝探索宇宙的野心。
主控
在这份榜单上,神秘Q排名第一,唐人秦风排名第二,日本大侦探野田浩排名第三,网剧《唐探2》中的莫林排名第四,网剧《唐人街探案》中的港版黑客少女KIKO排名第五.从网剧《唐探2》可以看到《唐探宇宙》
这次《唐人街探案》也是Crimaster名单上的侦探大聚会。最后连Q都被揭穿了。总的来说,《唐探3》的完成度是可以接受的,说明这里不仅有“唐探宇宙”,还有稳定成熟的“唐探模式”。
《唐探3》串起之前《唐朝探宇宙》的主要人物。
但“唐探索模式”所蕴含的危机也从《唐探3》有了苗头。
“唐探索模式”的首要特征是在唐人街建造的异域空间。《唐探3》的故事发生在泰国曼谷唐人街,《唐探1》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纽约唐人街。这一次,《唐探2》的故事起源于日本唐人街。
东京唐人街
唐人街是中国人在其他外国城市居住的地区。当地的文化、习俗、语言本身就是中国的。唐人和秦风在唐人街用中文破案,合情合理,也降低了观众接受故事的门槛。
同时,国产侦探小说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国内对此类题材有相对严格的审查制度,表现空间有限。把故事背景移植到外国,可以合理避免这一点。
当然,唐人街本质上是外来的3354。它属于另一个国家,必然有异国的特色和风俗。比如在《唐探3》,繁华凌乱的曼谷市中心,图图车,帮派,和尚,人妖等群体符号,在《唐探1》,时代广场,中央车站,第五大道,同性恋酒吧,在《唐探2》,秋野原cosplay,涩谷十字路口,等等。
日本浴场博物馆
“唐探索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动作片的属性,必须有都市街头追逐戏。从《唐探3》到《唐探1》,唐人和秦风从未停止奔跑。他们跑在曼谷和纽约的大街上,这次他们跑在东京的大街上。《唐探3》骑兔兔,《唐探1》在时代大道上骑马车,《唐探2》在东京街头开卡丁车。
东京街头的卡丁车
这个设计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充分展现跑步时的异域景观。像《唐探3》有一个桥段,就是在东京涩谷路口撒钱。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每分钟大约有3000人经过。扔钱后的抢后视觉效果很有冲击力。
另一个作用是促进电影的商业化。大量的追剧不仅有华丽的动作场面,还有引人注目的视觉奇观。相比费力的推理,看动作戏是无脑的。是纯粹的休闲娱乐,促进了电影的普及,让电影有了天伦之乐。
“唐探索模式”的第三个特征和核心特征之一是喜剧性。单一类型的推理电影在国内的受众还是比较有限的,至少目前很少有纯粹的推理电影成为爆款。相比之下,喜剧老少皆宜。纯喜剧电影也有票房天花板,“喜剧”是很多爆款电影普遍采用的模式。
陈思成侦探与喜剧结合,形成“侦探喜剧”。他认为“喜剧是它的商业属性,侦探和推理是它的艺术属性”。
在人物配置上,天才口吃少年秦风与唐人街第一神棍唐人结成搭档,比较猥琐。他们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点像相声里的叫骂和调侃,你来我往,互相拆台。但是推理的时候,一个出奇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右撇子”,一个是逻辑的,盲目的,天衣无缝的。
唐人(王)

《唐探3》里,陈思诚依旧大量利用错位和反差制造笑料。停尸房“换尸”,电梯里惊魂,原宿大英寺唐仁留“遗嘱”等桥段,还是能够让人会心一笑。
唐仁留“遗嘱”
本格推理,则是“唐探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唐探”中的本格推理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回归原汁原味的推理,重点放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上,诡计设计精巧,有着强烈的悬疑性,推理过程中信奉逻辑、反转不断。
另外一个是“线索均等”的游戏规则,电影中的人物与观众分享着相同的信息和细节,反转背后常常早有了伏笔,因此反转揭晓时,观众恍然大悟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唐探模式”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个悬疑故事本身是引人入胜的。
《唐探3》中的案件是:一个天然密室,两个帮派大佬。一人死亡,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密室中活下来的另一人。唐仁和秦风的任务是,帮嫌疑人翻案。
跟此前的两部《唐探》一样,《唐探3》也有两个“凶手”存在,一个是被推出的且受到惩罚,一个是在反转中被拆穿的完美犯罪。
长泽雅美在电影中出演关键角色
除了案件本身外,《唐探2》抛出的悬念“Q是谁”,在《唐探3》中亦得到求解。这个Q虽然此前有很多人猜对答案,但某知名演员最后亮相时,还是给笔者带来了惊喜——莫非《唐探4》他也会出演?
“唐探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它虽然注重于推理本身,但也有对人心的探究。从《唐探1》到《唐探3》,案件都有一个巨大反转,反转背后才真正揭示了人性复杂那一面。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唐探1》开篇引用《周易》的那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道也。”
《唐探1》开篇
阴阳、好坏、美丑、善恶等都是相生相伴的,有的是善,有的人是恶。当然这并非简单的性善论或性恶论,而是说人性有善有恶,至于成为哪个面向,取决于个人选择。
这种人性的善恶本身,也存在于秦风身上。《唐探1》一开篇,秦风报考刑警学院,他的目的不是匡扶正义,而是“我想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也因此他放过了思诺;《唐探2》中,秦风亦发现宋义借着调查凶手的名义,完成了一次顺风车杀人,秦风同样放过了宋义……当时宋义告诫秦风,“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唐探3》揭示了秦风的选择。如同那一张对折的纸,秦风正视自己身上的恶,与自己身上的恶共处,甚至也偶尔纵容他人的恶,但他始终选择的是“善”。他拒绝Q的提议,秦风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审判者。
有Q的联盟,也有正义者的集结,二者早晚展开正面对决。可以预见,“唐探宇宙”充满无限可能。
浅野忠信在电影中出演重要角色
从《唐探3》,我们可以发现陈思诚已经把“唐探模式”玩得很溜,几个元素的组合+一个不算差的推理故事,就能制造出一部爆款电影。
但就笔者个人观感,《唐探3》整体不如《唐探1》《唐探2》,电影可以看,却不那么得劲。根源在于,“唐探模式”有固化的迹象,陈思诚似乎只忙着几种元素的堆叠,而没有很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和详略安排。
譬如《唐探3》在东京各地跑啊闹啊打啊,但不少动作戏的存在并无必要,也欠缺逻辑,更像是推理不够,打闹来凑。观众可认真数数,《唐探3》推理的戏份只有多少?唐仁身上承载的一些笑料,也过于闹剧化,全靠王宝强用力过猛地“演”。
更严重的问题是,《唐探3》这一次讲述的这个密室推理案件的精彩程度,逊色于《唐探1》《唐探2》。陈思诚给电影套上一个“反战与和平”的主题,导致最后的反转也从本格推理走向社会派推理,主题有些生硬,推理趣味大减。
《唐探1》《唐探2》中,秦风的“黑化”迹象让人津津乐道,他的身上存在着善与恶的博弈。《唐探3》中的秦风,多数时候反倒比所有人都“正能量”,除了他说出“公平正义需要牺牲”时才偶尔闪现出前两部的影子。他拒绝Q的提议,拒绝得太容易了,也失去了一个挖掘人性深度的机会。
秦风的“黑化”成了虚晃一招
《唐探3》屡破纪录的票房成绩,说明了观众对“唐探宇宙”“唐探模式”的认可与喜爱。我们知道一定会有《唐探4》,但《唐探3》一些经验教训主创者也必须汲取,如此“唐探宇宙”才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徐崚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