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编辑|乔倩
港股市场迎来了今年第二大IPO――京东物流。
这也是继JD.COM商城、京东健康、达达集团之后,JD.COM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京东物流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8%,总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
京东物流作为较早孵化的商城旗下业务,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刘坚定的投资对象。由于建立自营物流供应链前期投入巨大,在不规则的市场风险中等待漫长的盈利周期,京东物流一开始并不被所有JD.COM高管和投资人看好。轻平台模式,重自营自建模式,也成为电商行业长久以来的路线之争。
在过去几年电商平台激烈竞争的今天,依托京东物流,JD.COM以“隔天”甚至“当天”这样的高效服务打动了挑剔的消费者,也为JD.COM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自建物流也证明了它的价值,对它的质疑也在慢慢消散。
从某种程度上说,京东物流是创始人刘带给最长远的战略决策。
亏损中成长
2007年,中国网购市场高速发展。成立仅四年的淘宝网总交易额已经超过433.1亿元,新3C产品电商平台JD.COM商城日处理订单量也刚刚超过3000单。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配套的物流服务仍然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慢、包裹破损和送货服务差等投诉在JD.COM商城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也引发了刘的思考,认为要自建物流。然而,在当时,自建物流显然对JD.COM弊大于利,大多数人怀疑JD.COM在开玩笑,故意通过为自己的产品从事物流配送来烧投资者的钱。
招股书也显示了京东物流多年亏损的冰山一角。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京东物流的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和734亿元。调整后利润分别为-16.15亿元、-9.24亿元和17.1亿元。也就是说,2020年将是成立十多年来首次接近盈亏平衡线。
面对诸多质疑,刘力劝大家为自建物流,他认为这是为了塑造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他说服了JD。JD.COM刚刚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先是搭建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总物流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打响了京东物流的第一枪。
2010年,JD.COM获得高昊3亿美元融资,这也是早期互联网投资中最大的单笔投资。据媒体报道,刘当时的融资需求仅为7500万美元,但创始人告诉刘:‘(这项业务)不会允许我投资3亿美元,否则我不会投资任何资金。"
只有建立自己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才能创造电子商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成为刘和当时的强烈共识。
然后在2011年、2012年、2013年,JD.COM保持每年一轮融资的节奏,每一轮都在物流上花了很多钱,投资超过80亿元。京东物流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立物流中心,并于2013年建成1000个配送站,推出“速达”服务。
2014年,京东。COM在上海的“亚洲一号”投入运营。它是JD.COM首个自动化水平高的大型智能仓库,也是京东物流的旗舰项目,大大提高了京东物流的配送时效。
京东物流发展大事记
如果说2015年之前,京东物流的发展关键词是“专业化”和“规模化”,那么2016年之后,则体现在“开放性”和“智能化”上。
首先,服务是开放的。2016年底,京东物流业务首次正式向社会开放仓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快递和物流云服务;然后就是品牌独立。2017年,京东物流从集团中剥离出来,单独运营――这也标志着京东物流服务在开放的环境下,拥有了更大的市场运营决策权。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也在深刻影响着京东物流的发展。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中,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投入达46亿元,平均占同期营收的3.4%,呈增长趋势。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仓库超过900个,配送员工超过19万人,总管理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几乎覆盖中国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
尚未真正独立
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努力,说明京东物流对京东的影响力很大。COM的电子商务业务乃至JD.COM的战略趋势,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京东物流仍然依赖于JD.COM集团。
在产品类型上,JD.COM电商以自营3C产品起家,随后扩展到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汽车、生鲜等品类。时至今日,JD.COM电商平台在家电、3C电子产品、快消品等垂直领域的优势依然突出。这些品类大多具有客单价高、周转快、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专业高效的自营物流成为凸显竞争优势的最佳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在招股书中多次强调,其核心竞争优势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这也意味着,依靠先于消费者订单的仓储配送服务,JD.COM商城90%的订单可以在当天或次日送达。即在消费者下单之前,商品已经从工厂运到京东物流的各个仓库,然后根据消费者需求的预测,由
货物调配至最合适的“区域配送中心”或“前端物流中心”,在消费者下单后将商品由最近的配送中心发往7280个配送站点之一,由京东快递员完成配送。这一“仓配”模式也使得京东物流达到了通达系和顺丰等物流公司望尘莫及的速度,自建物流也因此成为京东电商区别于淘宝等其它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
除了成为电商业务的好帮手,京东物流也正在为整个集团的下沉市场扩张战略带来新机遇。在社区团购战中,京喜拼拼虽最晚出现,但却拥有其它互联网平台尚未具备的成熟物流供应链体系带来的底气。
然而,京东物流实则还未完全摆脱对京东的依赖,京东仍是京东物流的最大客户。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京东集团占京东物流的总收入分别为70.1%、61.6%及53.4%。好消息是,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滑。
由于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物流79.12%的股份,因此其仍将对京东物流的经营状况产生直接且持续的影响。换句话说,京东集团与京东物流仍是一荣俱荣的关系。
IPO:“天时”与新故事
新冠疫情使得线上购物需求猛增,也为京东物流提供了展现能力的绝佳舞台。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营收达到495.1亿元,同比增长43.2%,增速远高于2019年的31.6%。虽然整个2020年度亏损达到了40.37亿,不过剔除掉48.6亿元的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京东物流在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约17.1亿元,已经展露盈利苗头。
京东物流选在此时上市,除了应对快递业价格战带来的资金压力,也需要在社区团购大跃进的背景下,为下沉市场的物流设施建设做足准备。
而从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来看,京东物流未来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若按此前的估值,京东物流将成为市值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快递企业。但与顺丰的规模相比,京东物流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营收上来看,2018-2020年,顺丰收入分别为909.42亿、1121.93亿以及1095.93亿元,京东物流收入分别为379亿、498亿、以及734亿,后者仅为前者的7成左右。
从运输能力上来看,京东自营运输车辆也仅有7500辆卡车和7280个门店车辆,而顺丰则共拥有10万辆干线/支线车辆和4.3万辆末端收派车辆,规模高出一个台阶。此外,顺丰还有更高端的空运能力保障。
2020年以来以极兔为代表的低价快递服务商打响的价格战,就连行业老大顺丰都措手不及,通达系的情况自然也不容乐观。作为链接电商业务的最后一环,阿里与通达系和顺丰、拼多多与极兔的合作已经占据了固定市场份额,京东物流亟待开辟更多电商以外的新市场。
京东物流之于京东有什么意义的争议已经消散,但“京东物流到底值不值380亿美金”的争议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