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的新宇菲菲。每个人都喜欢叫我菲菲,我喜欢食物和分享。请多关注我。
说起来很有意思,作为一个美食博主,虽然尝遍了各种美食,却对酒文化几乎一无所知。因为我根本不喝酒,属于一杯酒的主人,所以基本上跟各种酒都没机会。有时候参加活动,也对各种酒敬而远之,望酒兴叹。但是说到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么酒真的是不可或缺的。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自古以来,酒就是各类文人墨客的最爱。很多诗人如果离开了酒,似乎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
所以,酒对我来说是一个又爱又恨的东西。一个美食作家每天都要品美食,写文章,没有古代诗人酒后问天的豪迈。所以只能一直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个缺点吗?
很巧,我很期待去山西杏花村看看。说到杏花村,相信“牧童指杏花村”这句诗就在大家耳边响起。我去过山西很多次,但每次去的都是山西大院,名胜古迹。杏花村没去过。作为摄影师,这是一个遗憾。我真的很期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杏花满天飞的风景。这也是一件好事,我可以提前探索一些景点。
到山西,北京都很方便,高铁三个小时就能到。我们的第一站是酒厂的九都酒店,是四合院式的建筑,古色古香,非常安静。
酒店有自己的餐厅,热情好客的汾酒人已经为我们一行人准备好了桌子和饮料。当然,当地的名酒也不能错过。四种酒,汾酒,玫瑰酒,竹叶青,白玉,特意摆在桌上。
美酒,精美的器皿,美味的食物,完美的享受,缺一不可。汾酒的餐具、酒具非常独特。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用在酒具上,优雅宜人。优雅的外观深得我心,景德镇造,做工精细。
小竹杯诠释了道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竹杯一边小,可以装一两杯酒,另一边大,可以装二两杯酒。这是什么意思?“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天下一家,五湖四海,六六大成功,七起八落,八仙过海,九九合一,完美。”没什么意思。
一开始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但还是忍不住先尝了一口。真令人惊讶,一点刺激的味道和辛辣的味道都没有,一股玫瑰香味就像春风一样清爽。尝过汾酒,白玉,竹叶青,
只有在有蔬菜的时候,葡萄酒才是完美的。以前只有山西面食出名,山西人爱喝醋。“吃在广州,做在凤城”,“吃在山西”。厨师汾阳”。说起汾阳人,除了酒,最常见的就是汾阳人吃的东西。做饭不仅好吃,而且好吃,用料讲究。2019年获得中国烹饪协会认可,汾阳成为中国厨师之乡。汾阳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很多皇亲国戚、贵族、诸侯王聚集于此,所以这里经济发达,餐饮业自然繁荣。汾菜有着明确的师徒历史和家族传承,是晋菜官方菜系的代表。在我们逗留的两天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汾阳菜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比如这个睁眼豆腐,就是一道经典菜。每一块豆腐上都沾满了虾酱。不管是在锅里还是盘子里,都有大量的气泡,类似蟹眼。虽然是内陆,但属于不产海鲜的地方。有了虾酱,这种虾酱豆腐还是咸咸的,鲜香可口,又不失海鲜的鲜美。两天吃了几十道菜,带给我无数惊喜。那我一定要写一篇山西美食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自从6000年前第一缕酒香从杏花村飘来,可以说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真正酒文化的诞生。汾酒文化历史悠久。在汾酒杏花村,有一座汾酒老作坊博物馆,建于一泉永、金玉公司酒厂旧址。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在原址上建造的葡萄酒博物馆,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是中国白酒作坊的活化石。
g src="https://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山西杏花村汾酒价格表53度,杏花村盛世兴典藏汾酒50度9.jpg">看着成规模的古朴街道,仿佛依稀可以看见昔日间车水马龙的盛世景象。街边一座酒馆,重现了旧时汾酒酿造和售酒的场景。在明清两代,晋商崛起,常言道“会做山西酒,腰无半文天下走”。不少晋商都是凭借造酒的技艺和卖酒起家。博物馆“前店后坊”格局,完整保存了酿造、储藏、销售的全部过程,让我们可以一览古代卖酒时候的景象。前面是销售门市,后面是生产车间。门市里,老白汾、竹叶青、状元红、白玉露、玫瑰露、茵陈露、佛手露招牌亮堂,空中铁丝夹的纸条传递着客户的需求信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旧日的时光。
这酒掌柜的房间,里面的一个镜子朝外,哪怕掌柜的在房间算账,依然对外面的情况一目了然,这完全就是最早的监控系统啊。
不得不说,汾酒既孕育了晋商,也跟随晋商将酒文化撒播到全国和海外,更衍生出浓香、酱香等白酒品类,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白酒的格局和地位。而汾酒文化的血脉,历经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
博物馆里宋代、元代古井各有一口,是全国唯一一座仍在使用的,集酿酒、储存、销售为一体的古代酿酒遗存。
都说水是酒的血液,名酒之地,必有佳泉。山西杏花村地理条件十分独特,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有利于形成清香型白酒独特品质的微生物体系,成为杏花村最大的资源。离开了杏花村,是酿不出汾酒的。所以清代诗人、书法家、医学家傅山,曾为杏花村汾酒的申眀亭古井亲笔题词“得造花香”,其意在言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才能酿出如同花香沁人心脾的美酒。
汾酒为什么备受推崇,让我这个滴酒不沾的人都为它动容,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这里我就带大家看看汾酒的酿造过程吧。
看了汾酒厚重的历史,当代的汾酒现在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外仿古,内现代,井井有条的大工厂。在酒曲车间,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像方砖一样的酒曲,这位负责人在工厂一干就是30多年,对于酒曲的品性比自己的孩子都熟悉,什么时候出曲、上霉,怎么控制湿度、温度,都廖记于心。
曲是酒之骨,古法酿酒,曲必得其时。进入曲房,已经闻到一股混杂着高粱、大麦和豌豆散发出的粮食香味,这是一股熟悉的沁入心脾的“大地的味道”和“刚刚丰收的味道”。中国历史上,汾酒一直是作为一个“酒种”存在,传遍大江南北,它曾经就是白酒的代名词,“汾酒曲艺”影响了中国酿酒业几个朝代,明、清、民国最为鼎盛。现在“汾酒曲艺”得到极大改进和提升,成为了白酒界“曲艺”的一面旗帜。
酒向来都是陈的香,名扬世界的汾酒,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规模庞大的“陶坛兵阵”,整齐划一,一股纯正的老酒香气扑面而来。20年到50年的基酒,分别存放在不同的酒库,陶坛储酒的通透性好,坛壁具有网状结构的细微孔隙,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将外界的氧气缓慢的导入酒坛中,促进酒的酯化、氧化等反应。储酒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变化”中慢慢成长、成熟。圆润、柔和、纯净,是汾酒带给我们的“时间味道”。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在包装车间里的成品,大型机器设备每天源源不断的生产着汾酒。看着工人们悠闲自得的样子,不禁让我暗暗羡慕起这份工作。
而检测部门的工作,高精端又细致,为我们喝的每一口汾酒保驾护航。这里也是山西酒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从而保证汾酒“最卫生、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
集团有一个全国“AAAA”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坐落在厂房和宿舍之间。职工的日常休闲活动也都在这个4A景区,想必这福利再也是找不出第二家了。做汾酒人好幸福,让人好生羡慕。
其实霏霏曾经去过好几个酒厂参观,而汾酒的这个规模确实吓到我了。首先古老的汾酒博物馆就不说了,进中国汾酒城,光开车就要好久才到头,可想而知它有多大规模。仿古厂房宽大明亮,外仿古,内现代,四周城墙围绕,城楼高耸,仿唐宋明清建筑坐落在绿树成荫中,彰显杏花村悠久的酿造历史和深厚的酒文化。
历经两天的参观,我对汾酒心服口服,从开始的拒绝,到最后主动讨喝,打开了我的饮酒新世界。这个变化可以算是意外收获吧。机会难得,我几乎尝遍了所有的品种,汾酒基酒落口绵甜,清香宜人。而白玉用上等肉桂浸泡、晶莹透亮。竹叶青颜色橙黄,以基酒为原料,以12种中草药浸泡,采用科学工艺,入口有淡淡的药香,不辣喉,喝完肠胃有暖暖的感觉。我喜欢口味微甜、味道最淡的玫瑰汾酒,入口绵、落口甜。清香、纯正、甜美、净爽、绵长,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滋味。
汾酒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昭告着世人:数千年来,现代汾酒人与远古的杏花村人一直做着一件相同的事。汾酒的酿造技艺,一直在默默地延续和完善。
今天我虽然喝了酒,但是回去之后发现并不上头。睡觉安稳,十分舒服。
这就难怪人们总说,来访杏花村,其意并不在山水,而在于酒。时间实在是短暂,期盼着下一次的造访。
鑫雨霏霏,健康管理师,美食作家,北京美食代言人,美食名博,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每天分享健康、简单的美食,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美食资讯!如果你喜欢,欢迎转发,点赞,收藏,让更多爱美食的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