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法华镂空孔雀花纹身墩
绣墩呈鼓形,中空,略鼓。在桥墩中央雕刻牡丹图案。上下腹部饰有凸起和尖刺,腹部雕有梧桐图。牡丹花盛开,枝叶交错,洞岩重叠,山影重重,翔风起舞。腹部两侧各有一只动物脸耳朵。通体釉色为白、蓝、紫、孔雀兰。
绣墩又称坐墩、凉墩,是古代坐式家具的一种,多放置于庭前庭院。既实用又美观。河南安阳隋墓出土一件蓝釉小瓷墩,也是宋元时期的。明清时期流行绣墩,其时代特征是明代墩面普遍凸起,清代则是平的。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花卉和三色产品。
花卉图案坦克,明
嘴唇圆,脖子短,肩膀宽,肚子鼓鼓的,小腿细(精),脚附近向外卷曲。油箱有明显的接头痕迹。坯体用装饰釉装饰。图案从上到下排列成四层。颈饰云纹,肩饰如意云纹,腹绘仙亭,外围辅以云纹,近足饰内有如意头的异形莲瓣。无釉平胎。没有金钱意识
明万历年间青绿地黄开云龙纹罐
坛子口直、颈短、肩丰、腹鼓、圆满。罐外壁以黄颜色的绿色空间装饰,肩部以变形的莲花花瓣图案装饰,腹部以四个菱形开口图案装饰,均以云龙图案装饰。开光图案上下两边用法轮、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缸、金鱼、盘肠等八个吉祥标志隔开。封面中央饰以云龙图案,外侧环绕11个变形的莲花花瓣图案。圈里涂白釉。底部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制”两行六字,外围青花双圈。
这个坛子所有的花纹都是先刻在青胎上,再涂低温釉。
黄苏迪三色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
开板,弧形墙,圈脚。心脏微微塌陷。黄色颜料三色装饰。底部装饰为双龙戏珠纹,外壁装饰为缠绕莲花纹。圈里涂黄釉。底部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制”两行六字,外围青花双圈。
这个盘子的所有图案都是用黑色勾勒,然后填充紫色、绿色、孔雀绿、黑色等等。外墙发黑,散落严重。盘形不规则,龙纹随意,爪如花,口、腹、脚掌均有窑裂,反映了万历年间御器厂瓷器制作质量的下降。在黄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蓝黑色。
白三色绞莲瓶,明嘉靖
瓶口略撇,口沿镶铜,肩滑,腹鼓,腹下收敛饱满。外墙用白釉和三色装饰。近口处绘云头纹,腹绘莲花纹,足绘草纹。应用的颜色有孔雀绿、黄色、紫色、草绿色等。素色底无釉。没有金钱意识
明永乐青花金苜蓿纹碗
撇碗,深弧腹,圈足。口底绘青花菱形锦纹,内壁绘金彩缠绕纹,内底绘青花莲花纹。碗外壁青花装饰,口沿绘曲线,腹部绘苜蓿纹。应用白色总帐
m/pic/img.php?k=清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特点11.jpg">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明宣德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青花红彩装饰。内底绘海水蛟龙纹。外口沿下绘回纹,腹部绘九条蛟龙翻腾于海水浪花间。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青花与红彩相结合,是当时一种新颖的装饰工艺,两种色彩相互辉映,对比鲜明。宣德青花矾红彩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盘、碗、高足碗等。红彩鲜艳,温润,施彩时深浅分用,以表现纹饰的立体效果
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明弘治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足内外壁均用刀斜修,足端相对较薄。内壁近口沿处和内底各画青花双弦线两道。内底和外壁均绘云龙纹,以黑线勾出轮廓填绿彩。外壁釉下模印缠枝莲纹和变形莲瓣纹。口沿下饰青花弦线和朵花纹。
圈足外墙有青花弦线4道。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明正德
盆呈长方体,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以黄、绿、紫设色,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口沿下署青花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明正德
靶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与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可见有修整痕迹。外壁绿地素三彩缠枝莲纹装饰,其上结有一黄、二白、二孔雀蓝共5朵莲花,2朵孔雀蓝莲花为黄心,其余3朵均为孔雀蓝色心。碗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釉面莹亮。无款识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明嘉靖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盖面中部凸起呈宝珠形纽,盖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盖面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图案轮廓及细部均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