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谷林郎酒销售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青花郎事业部4、5月发货配额及调减部分经销商计划的通知》元,大幅压缩了二季度53度青花郎、53度红花郎(15)、53度红花郎(10)的计划和额度。
前几天,红花郎在河南市场卖断货的消息也成为酒业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市场需求过大,红花郎卖断货了。
随着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危机已经从高端市场传递到次高端市场,以及多元化产品价值取向的形成,默默坚守450-700元次高端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红花郎,在青花郎完成高端酱香型白酒代表的华丽转身后,被卖断货,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去年的数据显示,酱香酒占白酒行业产量不到十分之一,实现了行业四分之一的销量,酱香酒消费市场供需紧张。
在酱香强健康、强金融属性的背景下,酱香的品类价值开始从茅台向众多二三线酱香企业溢出,千元价位带不断扩大。作为高端酱香品牌,青花郎的心智不断普及和壮大,进一步推高了郎酒品牌的整体价值。
这也导致了红花郎作为第二高端的酱香酒产品,在青花郎的加持下,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也合理解释了红花郎缺货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而不是其他原因。
除此之外,红花郎的历史背景也是其断货的一大原因。在这轮酱香酒热潮到来之前,红花郎是郎酒酱香酒的实力派,消费群体甚至超过了青花郎。
十几年前的口号“红花郎,酱香典范”想必大家都知道。这种先发优势是其他新兴酱类品牌完全缺乏的。
此外,郎酒的营销创新也有一定贡献。从渠道驱动转变为品质驱动是主线,其底层逻辑是,当郎酒完成了自己的渠道网络布局和高价值品牌建设后,渠道推广驱动将让位于消费者的选择驱动。
尤其是高端品牌,更需要平衡品牌稀缺性和产品规模的关系。随着青花品牌越做越高,红花郎自然承担起其扩大企业体量的战略角色。
去年提出“品质、品牌、口感”三品战略后,我们静下心来做高品质的郎酒,成绩更容易被市场认可,红花郎的缺货也可以证明。
据了解,为了保证郎酒酱香型白酒的稀缺性和价值回归,郎酒青花郎和红花郎从2020年开始严格控制数量。
在去年9月举行的青花郎2020年核心经销商沟通会上,郎酒董事长王军林宣布2020年限量10000吨,此后每年新增1000吨;红花郎总量原则上不增加,青花郎、红云郎各增加1000吨。
青花郎坚定地走在价值回归的道路上,红花郎紧随其后。中国白酒消费价值表达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