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茅山道士,来驱邪、收鬼、治病。当我们在电视机前因为剧情的恐怖而毛骨悚然的时候,一个穿着道袍,拿着桃木剑的道士,会立刻心安理得。
这样的茅山道士形象深入人心。《茅山道士》里好像有很深刻的驱鬼、施法、逆转干坤的法术。
那么,实际的茅山道士是什么样的呢?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丹阳市,属于道教上清派。上清学派创立于东晋,其修行方法主要继承了《黄庭经》的学说。它以守神、心悦诚服为主要修行方法,辅以念经、修功德。不讲究符箓、斋戒、炼丹,却贬损住室之术,信奉《大洞真经》、《雌一五老宝经》、《太上素灵大有妙经》,被称为“道人三绝”。石丰天王,台商大道君,太尉天帝君,厚生金雀帝君,台商老君等都是最高的神,而魏夫人是学校的创始人。这是真正的茅山道士茅山术,不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法术。
那么,电影形象中的茅山道士是谁呢?
这里的茅山道士属于民间教理中的茅山佛法。比如林正英对茅山道观的解读应该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茅山佛法。
所谓民间流传的“茅山巫术”,主要是将中原、苗族地区流传的黑白巫术为己用。修习此派魔法的人,大多使用符咒、护身符和一些佛教密宗法器,以超自然力量帮助自己行动。但这些都不是茅山上青派的传承模式,所以被称为“夏茅”。至于网上说“上中下是三毛”,是误传“三毛真君子”。茅山只有“上茅”和“下茅”,其中“上茅”是指茅山的上青派。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林正英(师从华光学派,属于民间法家,非道家)演的电影,以及其他影视中出现的所谓茅山术士。那些茅山术,和道家茅山上清派没有任何关系,但都是把“茅山”二字想当然,被世人联系在一起。
不过,茅山法不仅在两广有,在香港也有。在西南地区,民间法巫术盛行,西南茅山法是道家中的佼佼者。西南的茅山佛教与两广香港的茅山佛教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体系。最多就是一个同姓的“茅山达摩”门派。没有联系。它是一个不同体系的道家体系。
是香港茅山南大显神通的热门地方之一,没有上清宗的影子。南茅山佛法的传播,在香港、广东、广西的民间广为流传。茅山派,与茅山派谐音,是江西民间法家之一。学校里的魔法夹杂着当地的巫术,靠李老君的草书法传播。江西盛传的500块钱的招数和这个学校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