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10,1964年由华北西郊石景山上庄村村民发现,连同石桌、石柱、石柱基础、石顶等。石柱上用隶书刻着“永元十七年四月改为元兴元年”的字样。可以知道,这批发现的石阙是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文物。另外,上面还刻有建造石阙的工匠的名字,石昌义(有一种解释是石居易,好像搞错了),这在汉代的石刻中并不多见。
石柱另一侧刻有“武会布木”碑文,隶书七行。因为磨损太多,大部分字都模糊了。有过解读,很多都是猜测。即便如此,其内容仍可称为我儿子为纪念已故父亲秦君书的神道而写的祭奠词,该神道尊儒术,崇尚孝道。因为字里行间夹杂着石花,从书法的角度很难欣赏。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石阙的碑文:“秦君之慎到,汉代幽州侍郎。”“共十一字,分三行,首尾四字,中间三字,刻于阳,高四三厘米,宽四八厘米,字体介于官印字之间。
《汉书古有左申智道》碑文十一字中,从体式上看,“汉”、“有”、“秦”、“君”、“直”五字接近篆书,其余“古”、“左”、“道”三字为纯隶书,其宇三字介于两者之间。就笔法而言,篆书和隶书的笔画混在一个字里。整个字形的大小、长、宽、宽,既巧妙又不做作。所以有人评价“是篆书向隶书过渡阶段的书法风格”“是古代隶书向现代隶书过渡阶段用笔的特点”。
103010对比刻在石柱上的隶书和石阙上的字体,可以有效说明这个问题。如石柱上的隶书“之”字,成为石阙上隶书篆书的结。隶书三分水,石阙三短轴;石柱隶书的“八”和“左-右-左-右-右-右”笔画成为石阙篆书的两个弧线。如果以当时寺里好书法家的眼光来看,肯定会认为这是百姓的劣等书法。当我们进入20世纪,从现代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它有一种独特的原始美。看这碑文,虽只有十一个字,但其质拙、大方、不做作、苍劲、博大。它的结和布局大小不均,长、平、宽、窄,统一而自由;笔以折方为主,圆为辅,偶尔以笔画展开。它们表现奔放,对比变化大,线条细劲,金石学趣味强,意味着与现代艺术相一致,是汉碑汉简之外的又一种新的形式美。尤其是因为是近一年前出土的,古人没有看到,更是难能可贵。
- 上一篇:汾酒出口汾
- 下一篇:飞天茅台多少度,小米有品能抢到茅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