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5日,为纪念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八十寿辰,李万春、以及从外地来京参加纪念演出的马牌演员马醉良、严邵鹏、王鹤林等,同台演出了著名的马牌戏《龙凤呈祥》。
这个表演挺整齐的,也是最近难得的合作。我在剧中扮演孙尚香这个角色。这个任务一接手,就引起了同行的一些讨论。是的,我从没见过我在《龙凤呈祥》中扮演孙尚香。不知道“大青衣”怎么玩成这样。甚至有人说我在下孙尚香,因为我在下围棋三三三五四。
听到这些评论,我沉思了很久。在深深怀念马老师的同时,我不禁想起了教我学戏剧的老师。
赵燕侠直《玉堂春》
我开始学戏剧。我从我父亲那里学会了武术。像《红梅阁》,《十三妹》这种戏,我是跟四姨赵美英学的,但一些主要的花旦戏,我是跟向,何佩华等老师学的。学完花旦戏,父亲下定决心让我学点扎实的青衣戏。
那时候我们家经常是吃了最后一顿饭没有下一顿饭。我们太穷了,请不起老师。父亲为了让我学戏剧,把所有的“衣服”都当了,大票子还没赎回来,又把小票子当了,可见我有多穷。
北平教青衣戏,李凌峰是首屈一指的。他是王瑶卿老师的弟子。青衣戏路子广,功夫大。用戏班的话说就是“肚子很宽敞”,是所谓“京朝”派的主殿。他教的戏准确、规律、“实用”。当时在北平学青衣的几乎都是他教的。
我十三岁那年上,随父亲刚从南方来到北平不久,由于家里穷,连睡觉的床都没有,我只好睡在唯一的两个戏箱子上。
李凌枫老师第一次来我家教戏,一看我们的家境,心里就明白了个八九,但他没有因为我家穷,拿不出钱来学戏就不教我了,每星期仍是抽时间来我家两次。
记忆犹新,那时李老师三十七、八岁的样子高高的个儿,魁梧的身材,穿一件干干净净的蓝灰旧呢子长衫,说话略带南方口音,教起戏来一丝不苟,十分认真负责。他教我学戏,不但要求严格,而且教的速度要比教其他人快得多。我也特别珍惜李老师教戏的时间,为此连一顿整饭都没吃过,每天除了练七、八个小时的功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背戏词,走身段。“不疯魔,不成活”,我常常是一边端着饭碗一边想词。有时为揣摩个身段,饭刚吃了半截,放下饭碗就到院子里去走”起来。等走完了身段,饭也凉了,只好吃两口冷饭,时间长了就落了病。

李凌枫之《御碑亭》
有天中午,我得了急性肠炎,腹泻不止。下午李老师来给我说戏,可我又舍不得不学。李老师摸着了我的心情,劝我好好休息,说明天一定给我补一天,我这才安心了。
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家境贫寒,我只跟着李老师学了《祭江》、《龙凤呈祥》、《桑园会》、《三娘教子》、《硃痕记》等几出正活的青衣戏,就不学了,因为不能老是让李老师白辛苦啊。
《龙凤呈祥》这出戏,我虽然已有三十七、八年的时间没演了,但由于当时李老师教得磁实,我也学得用心,现在还一字不差腔不错地牢记在心上。这次,为了演好孙尚香这个人物,我请著名京剧音乐家李慕良同志帮我重新整理、设计了孙尚香刚出场时唱的“昔日梁鸿配孟光,今朝仙女会襄王……”六句西皮慢板唱腔。

赵燕侠之《龙凤呈祥》
我又听了梅兰芳先生这出戏的录音,学习梅先生如何通过声腔来刻划人物的凝重深沉、落落大方和雍容华贵的气度。我还把当年程砚秋先生演出的《回荆州》中《别宫》一场“谢母后”前边的一个转身、月亮门的小碎步,小圆场后边加一个蹲步的身段借鉴了过来,更符合剧中人物的特定情景。
李凌枫老师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教戏上,为培养和造就京剧人材做出了贡献。《龙凤呈祥》这出戏,我得到过李老师的真传。只是为了更好地刻划孙尚香这个人物,这次演出时我在个别地方作了一些改动,着重点出了孙尚香别母的复杂心情。李凌枫老师早已去世了,我今天演出了他四十年前教我的戏,使我深深怀念这位受人尊敬的京剧教育家。
一九八〇年八月
(《我的舞台艺术》)
- 上一篇:53度杏花村与53度黄盖玻汾,玻汾酒53度 黄盖汾酒
- 下一篇:16年的茅台为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