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是端午踩调,重阳投料。传统的12987工艺,一年的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由于市场需求,茅台集团的部分产品为了让酱香更柔和,开始蒸10次),八次发酵,七次蒸馏酒,再陈酿三年以上,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储存的时间,平均酒龄至少五年以上才能生产出产品。
00-1010磨碎小麦:每年端午节,酿酒师开始制作酒曲药。该曲药以优质小麦为原料。先将优质小麦磨碎,再加水和‘母曲’搅拌混合发酵,调整皮、粒、细粉比例,使抓捻时有少量水分从手指中浸出,放开后不粘手。
伏天踩曲:选了一个身高体重标准的女生踩曲,在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车间里,把容易让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踩烂,成就了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酒曲。
入仓发酵:小麦通过踩曲制成曲块,用谷草包裹,在仓库中发酵。高温有利于多种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会分泌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
翻曲:大约过了10天,翻转仓指的是上下翻转棋子,以便每一面都能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在仓内发酵30-40天左右前后翻仓两次即可出仓。
存曲:在使用前,把碎片磨碎,越碎越好。经过这道工序,需要八个月才能生产出一块合格的酒曲。
00-1010酒厂必须使用本地生产的红缨糯高粱,颗粒小,皮厚,淀粉含量高,经得住多次蒸煮,而国外高粱一般在第五杯后沥干,只有本地高粱才能完成七杯;
赤水河流域生态良好,温度适宜,四季分明。
酱香型白酒有着众多由古至今传承不变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工业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的苛刻保证了酱香型白酒不可复制甚至不可超越的价值;
润粮蒸粮
下沙的第一步就是润粮,即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充分吸水;

将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上满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蒸完后散在地上摊凉;

酒师们用木锨不停地翻拌,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时开始加曲第一次加入约220斤左右的酒曲;

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左右;

堆积发酵
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锥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
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酱香型白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56摄氏度才结束,酿酒师把手插进锥子,依据烫手的程度判断;

入池发酵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酒糟。与浓香型酒不同,酱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则酱味就不浓了。窖坑要用本地窖泥密封,不能透气,在窖期中要经常检查,时常撒水,防止干裂进气。

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再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三次蒸煮,时间到了12-1月,这才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
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厂才开始丢糟。

刚酿出的新酒,由于含有醛类和硫化物等低沸点杂质,难免有暴辣、冲鼻、刺激性大的缺点,通过陈酿贮存,酒液自身的氧化还原和脂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就有效地排除了酒的低沸点杂质,使乙醛缩合,辛辣味减少,变得柔和、绵软,增加了芳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还增加了水分子和酒分子的自然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