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消费者总是倾向于选择直接达标的产品。
开发产品不被信任的现状,基本都是主机厂自己造成的。
在操作上,开发产品的经销商往往采用高扫描价、低成交价的方式,通过电视购物、电台购物、直播发货等方式推广产品。然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并不是实际花了多少钱,而是厂家宣传的扫描价和主机人群中高不可攀的原价,让消费者对20元的酒期望2000元。即使实际花了20元,消费者还是在追求厂商所谓的“扫价”质量,但实际上产品的本质是20元,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知错位,开发出来的产品口碑不佳。
比如某产品出厂价80,扫码价999,电商日挂价599,电视购物零售价150。那么消费者的感知就是这个东西的价值不低于599,而不是150。消费者认为150是厂家回馈社会做慈善的价格,是物超所值的价格。
一个是真骗,一个是真信,双方联手造成了市场扭曲。
所以一些不良开发者的行为伤害了消费者,伤害了同行,也伤害了自己。
所以非线产品口碑差的核心在于虚高的价格超过价值,各种形式包装的高仿,让消费者的期望值过高。
消费者认知的小集团是指厂商直投、直送渠道、广告的核心产品。
这类产品就是茅台的飞天白瓶和白瓶王子。五粮液是第八代五粮液,透明亚克力包装,透明玻璃瓶,汾酒是二三十年的青花瓷。我为什么要强调色彩?因为同样的形状改变了颜色,就成了特殊产品,而特殊产品是消费者认可的非线形产品。
一线品牌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的特点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高。
非线型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经销商包销产品,厂家限定酒的质量和等级,比如金枝黄金茅台、铁盖钓鱼台,还有上面提到的飞天酒等不同颜色的产品。
二是品牌授权产品,主机厂与品牌协商后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产品,如白水杜康的部分产品。
第三,定制产品原则上不允许在市场上流通,但由于稀缺性,很多消费者对其趋之若鹜,如前几年的茅台天妃定制酒、泸州老窖定制酒。
由于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多样化,以及酒厂基于利润和市场拓展的需要,有上面提到的几种非直接产品。
为了表明自己的定位,与主打产品区分开来,很多酒厂都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差异化定位。比如有一句顺口溜,简单概括了这个产品和开发出来的产品在外观上的区别。
凤姐没有酒,必须躲起来。泸州没有老窖。立即转身。
加上汾酒集团,就快结束了。古井不带贡品,喝多了要人命。
酒鬼变成香泉绝对不值钱。学写简化酒让人看不起。
不要问是真是假。没有井,价格不会上涨。
五谷无液,买了是罪。茅台镇,谨慎购买。
其实八大名酒对开发产品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毕竟品牌方必须对自己的声誉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负责。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同,广大的低消费人群也需要高性价比的品牌产品,这就需要低价位的开发产品来弥补这个空间。比如五粮液几年前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大部分都是零售。
价都在40块钱左右,而且包装精美甚至与七代五粮液高度相似,满足了一部分人群对于五粮液产品的追求、向往。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销产品也不少,但是少有诟病,这是因为首先很多消费者对茅台产品体系不了解,并不知道哪些是总经销产品,哪些是茅台自有产品,同时还因为茅台对品质进行了把控,不同商标、外观对应了不同的产品品质,当然,这也导致了各种颜色的飞天茅台价格高于本品。同样的,尽管消费者对钓鱼台眼花缭乱的外包装诟病较多,但大多数酒友对其酒体的认可度还是较高,也是因为钓鱼台也对总经销产品进行了酒体的限定。
白酒产品的选择上,并不是不能买开发品,相反,一部分贴牌产品的品质较高,价格也较为合理,满足了广大低消费人群的需求,只是需要消费者根据各自的消费能力和辨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高端白酒中,非嫡系产品其实可能比嫡系更值得购买、收藏、饮用,比如茅台的飞天以上非嫡系产品。
非高端白酒中,则根据消费能力选择,需要谨记的是白酒产品永远是一分钱一分货,原价999,现价9.9的往往就是只值9.9的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要总想占便宜,买的不如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