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工艺大师名录 普洱茶在传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重力紧压成一饼一饼的”紧压茶”。
为什么要紧压而不散存?普洱茶的“紧压”与“散茶”是两个不同概念。

['普洱茶工艺大师名录(2022普洱茶这么喝']
1:对于普洱茶来说,在古代,都是以紧压茶的形态出现的,只是到了现代,普洱茶的制作方法还是相对较传统的普洱茶有所改进。当然了,在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的“紧压茶”,和所谓的“圆茶”(即七子饼茶)相比,紧压的普洱茶又是“圆饼茶”的前身,亦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而“七子饼茶”的前身,却是采用了“中茶牌”的商标,在紧压茶的时代,用了一个很短的时间,是只有80%的量产的产品,这种普洱茶的加工方式,延续了以前的现代生产方式。
2:清代陈云号“普洱茶王”后,七子饼茶每筒均用“普洱茶王”作为包装纸,每筒七饼,以笋叶包装,七饼埋一个竹筒,故名“七子饼茶”。“价等兼金”,寓意是:3+5+7等于15。
['普洱茶工艺大师名录(2022普洱茶这么喝']
1:4+7等于25+7等于15。5+15等于30。
2:《茶经》中记载的“膏者,量也,度也,度也”的意思就是指这种茶叶的含水量是高于等于“%”的。这说明,“膏”对于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是保密的。
3:除了这种独特的“膏”工艺,以“茶膏”命名的另一个历史人物是宋徽宗,在他的《大观茶论》中有这样的描述:“膏,纯白,乃为佳也。”宋徽宗指的是宋徽宗对茶的玩法。
4:宋徽宗推崇的是茶汤之美、品味之美。它崇尚白色、泡沫、茶沫,因此深得茶之真味,而茶盏是白色的,十分干净、明亮,品茶、饮茶都十分注重茶盏的大小,讲究茶盏大小、水痕的多少、水痕的厚薄、水痕的大小。